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166

分节阅读 166(2/2)

目录

虽然这是假设,但是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真正的友谊。

郑国和齐国现在是好基友不假,但郑齐之间的好基友关系是建立在,一来两国并不接壤,没有土地之争,二来,两国都有强大的敌人,齐有纪、鲁,郑有宋国,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齐郑的国力相差不大,郑国稍强一些。

若是等郑国吞并了晋国,实力肯定大涨,中原的平衡局势也会被打破,齐国吞并纪国也不一定会赶得上郑国的国力。

届时,郑、齐之间联盟破裂的可能性比较大。

这是郑忽的看法。

像第二条、第三条,很明显就是齐国已经有了赶超郑国的心。

就是不知道未来,两国的国力会不会处在一个差不多的位置上。

即便能够做到这一点,未来郑国和齐国之间关系破裂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因为未来一定是争霸战,这是必经的一个阶段,谁不想做霸主呢

像郑忽现在窃夺晋国,拼命扩大郑国的土地,不就是为了以后的争霸做准备吗

他老爹郑庄公做梦都想搞个霸主当当。

当初在灭掉戴国时,他老爹的野心就已经表露无疑了。

只不过,现在列国很多的国君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卫国、陈国偏于自安、鲁国只想解除来自齐国的威胁,而宋国则是想搞死郑国。

当今的这几个中原大国都是这么一副德行,其他的国家就更不用说了。

这也是历史上这几个国家迅速衰落下去的原因。

而历史上郑国之所以会衰落则是因为郑忽兄弟四个争位的内乱。

讲道理,若是没有那场内乱,原主和公子突任何一个上位,郑国都很难衰落成那个样。

时也,命也

其实郑忽和郑庄公的这套争霸思想还不算走在时代的前列。

若说真正走在这个时代前列的,在列国中只有一家,那就是楚国。

楚国现在已经在为自己称王做准备了。

如今楚国周边的小国都是要向楚国上贡的,就像其他国家向周王室上贡一样,俨然是要甩开周王室,甩开所谓的天命,另立一个小朝廷。

在这一点上,别说是郑国,其他国家没有一个比的上楚国的。

此时,敢连天命也不当回事的,也就楚国一家而已。

玩到这一步,楚国还不过瘾。

若是历史没出错的话,从明年开始,楚国便会攻打随国。

江汉之国,随为大嘛

打败了随国,就会有更多的小国依附楚国。

众星拱月一般,其野心暴露无疑。

而且在历史上,楚国干败随国之后,让随侯请求当今天子晋升楚国爵位,天子不许,然后楚国连面子上的功夫也不做了,直接自立为王。

与之相比,郑忽是远远不如。

即便等到郑忽继位了,也不敢这么玩。

不过,楚国虽然算是时代先锋,但是暂时还不会和郑国发生冲突。

郑国就是吞并了晋国,楚国也不会搭理。

倒是齐国,可能会有摇摆。

虽然会有摇摆,应该不至于到翻脸的地步。

郑忽觉得他老爹不至于看不出齐国耍的一些小心眼。

总之,问题应该不是太大。

毕竟现在老齐侯还在呢,背信的事情应该是不会做的。

老齐侯这个人做事还是比较讲究的。

既然他开出了这么大的价码,实质上就是不反对郑国吞并晋国的。

耍个小心眼,估计有郑国势大,提防突发状况的考虑在内。

若是郑忽的大舅哥上位,盟约或许就要打个问号了

不管怎么说,吞并晋国的事情还是得靠自己。

齐国的支持只是个辅助而已。

什么状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预料不到的情况多的是。

郑忽向来是个聪明人,一些舍本逐末的傻事,他是不会去干的。

让信使将他的书简带走之后,他心里更加坚定了要加快郑、晋融合的决心。

虽然齐国应该不会出什么幺蛾子,但外力终究不如自家靠得住。

这没什么好说的。

第三百三十章 四国言和

“梁伯”

“魏伯”

“芮伯”

耿邑,原来的耿国大殿中,郑忽一一向三国国君见礼。

郑忽之所以会出现在耿邑,那是因为他是在陪同晋侯生和三国国君相会。

郑忽上次率兵诛杀了曲沃武公之后,曾经派遣使者向三国说明情况。

其实就是赤裸裸的震慑。

三国国君还真被郑忽给吓住了,遣使乞求宽恕。

而后郑忽提出晋侯想要和三国国君在耿邑相会,以释前嫌。

三国国君接到消息之后,哪敢不答应。

晋国兵锋正盛,郑忽又威名在外,连续灭了六个国家。

梁伯、芮伯、魏伯还真怕郑忽出兵攻打他们。

况且郑忽也算比较有诚意,将地点定在耿邑,耿邑距离梁国不过一山之隔而已,梁伯、魏伯和芮伯也算稍稍安心一些。

总之,不来,他们是不敢的,害怕被郑忽找到借口。

要知道三国联军几乎是全军覆灭。

他们哪还有再和郑忽战一场的信心

之前是五国联合,虽然到最后只有三国出兵。

但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强大的梁国已经伤了元气。

帮了曲沃两次,梁国出了两百余乘的兵马,最后,这两百余乘的兵马几乎没有逃回梁国的。

梁伯现在真的是怕了。

而且现在曲沃武公和狐突已死,他实在也没必要再硬撑着了。

像曲沃武公和狐突活着的时候,不断的在他面前夸大郑忽的威胁。

这一点他也认同,不止他认同,芮伯、魏伯也认同。

但问题是,根本打不过,继续打下去,只会让自家灭亡的更快一点。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先和郑忽接触接触,万一郑忽不是曲沃武公和狐突说的那种人呢

说不定其中有什么误会呢

三国国君在这个时候是存了一些侥幸之心的。

这种心态的转变其实也很正常。

打不过,又没见过面,彼此也不是太熟悉,还不能让人心存一些幻想吗

而郑忽其实这次,还真没存什么歹念。

真的只是单纯的想要和三国和平相处。

因为现在的晋国急需休养生息。

至于未来会不会和三国再起冲突,那就是未来的事情了。

郑忽从来都不是个什么懂得以德报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