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159

分节阅读 159(2/2)

目录

齐国,是尧、舜、禹时期的大功臣,四岳的后代,当初尧帝在位时,便像将帝位传给四岳,但是被四岳给推辞了。

后来,禹预荐四岳于天,想要将帝位传给四岳,但是四岳却先禹而死。

所以,在天下人看来,四岳之后的兴起是必然的,是天命的轮转。

而楚国,是上古高辛氏的火正祝融的后代,其先祖在上古时期便有大功,而后的鬻熊又是文王和武王的帝师,但周得天下后,鬻熊的子孙却收到歧视,直到成王时,才得封子爵。

而今天厌周德,被周压制的楚国自然也会兴起。

秦国,是伯益的后代,伯益亦有大功于天下,伯益因佐禹治水和佐舜调训鸟兽有功,而被赐姓嬴。

伯益本来是禹选定的继承人,但最终却被禹子启所杀,至今未能得天下,所以,在周德衰落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上天要重新授予嬴姓天下的节奏。

总之就一句话,天下人认为周衰后,异姓将会兴起,从姬姓手中接过天命的大旗。

像齐、楚、秦等异姓国都是候选国之一。

那么,这样说起来,问题是来了。

郑国可是周的同姓国,现在郑国的兴起看起来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这又该如何解释

虢公真想不明白,按天命来推算,无论如何也轮不到郑国崛起才是啊

但现实情况是,郑国现在已经是中原的头号强国,这还是没有算上郑忽控制的晋国的情况下。

若是再算上郑忽控制的晋国,郑国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强国。

这根本不符合常理以及逻辑啊

上天不是已经厌弃周德了吗郑国这又算怎么回事

郑国立国不过三代,对天下有什么大功

为何上天会如此偏爱郑国

虢公极为不解,自己又想不通,只能跑去找虢国的史官和巫祝去询问天命。

得到的回答却是基本一致的。

天命难言,非圣人所能知,虽然如此,天报有德,可以明矣,郑之兴,或因桓公大德于民,武公有大德于周,二公之德,故天报之

虢公听完,接着问了一句“晋不有大德于周乎,是何以至此”

然后,这俩神棍开始忽悠虢公道:“晋虽有大德于周,然诗云: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且周公所谓敬天保民,晋之衰,在上不能敬保天命,下不能抚育群生,是以衰”

虢公沉默良久,而后又继续问道:“天继而厌弃周德,我周之子孙可膺受天命乎”

此话一出,这俩神棍额头上冒了一层细汗。

这样的事,谁特么的敢开口乱说。

什么叫膺受天命汤武革命那叫膺受天命

换言之,虢公在问,姬姓子孙是否能代周而有天下,革周王室的命

这倒不是说虢公心存不轨,而是虢公真是因为疑惑不解,所以才鬼使神差的问了那么一句。

不过,这一句话却是把虢国的史官和巫祝这两大神棍给问倒了。

这事别说他们不知道,就是他们真的知道了,也不敢说啊

一个不慎,这可是要死人的

自古以来,天命唯有王者可言之。

像自恃天命的有夏桀和殷纣王。

夏桀宣称:“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不过这话很快被小民在私底下怼了回去,“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

殷纣王则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

而其他号称知道天命的还有武王和周公,武王和周公还讨论过天命的问题。

总之一句话,非王者圣人不敢妄言天命。

虢国的这俩神棍偷偷的对视了一眼,却没人敢开口。

而恰在此时,有人来报,说曲沃使者请见。

这让俩神棍暗松了一口气。

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丑必亡

“上国灭曲沃而一晋,外臣奉寡君之命特来称贺,谨献白璧二双,帛百匹以贺成功”

翼臣的大殿中,贾国使者恭恭敬敬向晋侯献上礼物,表示对于翼城统一晋国之事深为欣喜。

“上国全晋而有,复文侯之业,光唐叔之德,寡君闻而大喜,所谓亲仁善邻,国之宝也,邻之喜,吾之喜也,是以寡君特遣外臣谨以白璧一双,金五百,帛百匹贺之”

贾国之后,杨国使者紧随其后,献上礼物称贺道。

贾国、杨国的使者都来了,怎么能少的了霍国。

“上国诛叛逆,讨不臣,扬祖宗之德,为后世开业,甚光美,寡君闻而慕之,心向往之,特遣外臣谨以金千镒,粟三千锺,帛百匹以示仰慕之心”

郑忽站在大殿中微笑的看着这三个冤大头。

三国本来国就小,现在献上这些礼物绝对称得上是大出血。

话说的好听,什么目的,郑忽用脚趾头也能猜到。

当初郑忽向三国借兵的时候,可是说好的等灭了曲沃就还兵,郑忽诓骗他们借他们的兵是为了和郑军联合攻打曲沃,最终连郑军的影子都没见到,这事他们看在郑国的面子上就忍了,不忍不行啊,毕竟郑庄公都遣使到他们国家又是送礼,又是好言相劝。

事虽然不小,但他们也犯不上惹怒郑国不是

况且,当时他们手上也没多少兵了,都被郑忽借走了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样子。

没办法,忍痛捏着鼻子认吧

他们估计,以他们三国的乌合之众对上曲沃,估计是有去无回了。

问题是,谁能想到,不过两年,郑忽以他们国家的士卒做底子,还真灭了曲沃,并且执晋国的牛耳。

这特么的像做梦一样。

于是,三国国君的心思立刻就活泛了起来。

这不,郑忽到翼城没多久,刚把嘉父的事情给处理掉,执政的位子还没坐热。

这三国的使者便联袂而至。

原本,他们是想在私底下将所有的礼物献给郑忽的,不过郑忽没有接受就是了。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这一幕。

总之,他们的目的就一个,而且还是不好,或者说是不敢明言的那种,那就是要求郑忽还兵。

他们之所以不敢明言,那是因为现在的郑忽,他们惹不起。

万一惹恼了郑忽,别说要求郑忽还兵了,万一郑忽兴兵攻打他们,他们就真的离灭国不远了。

谁愿意担这个风险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通过送礼和言语之间的暗示吧

三国使者之前私下里确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