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9(1/2)
的贿赂,他即便开口再借兵,二国还会答应吗
这必须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曲沃武公觉得或许梁国还有些可能,但是虞国是绝对不可能了。
问题是仅凭梁国一国,是难以成事的。
除非梁国能举倾国之力帮助他,或许还有点作用,不然,希望渺茫。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曲沃武公将心中的想法向狐突一说。
狐突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为曲沃武公分析晋国周边的国家为什么一定帮助他们。
狐突给出的原因有三,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往郑忽身上泼脏水。
第一,郑忽身为郑国亡人,竟然窃夺翼城乃至晋国大权,以至于晋国的宗庙社稷有危亡之患,其豺狼贪鄙之心,晋人皆知,晋人人怀自奋之志,欲拯晋国社稷于危亡之中,所谓顺乎天而应乎人,列国见晋人激愤,焉有不出手相助之理
第二,郑忽为了窃权,大肆屠杀翼城世卿,铲除异己,灭人宗族,一点都不把先王的教训放在眼里,而且还欺凌孤儿寡母,和先君夫人公然厮混在一起,一点也不把先君和幼君放在眼里,毫无臣节可言,可以说是人人得而诛之,若是有人振臂一呼,列国定然响应。
第三,郑忽不尊天子,公然出兵冒犯天威,但凡诸夏之后,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教教郑忽该怎么做人。
狐突给出的这三点理由,有真有假,但正因为是这样,可信程度才比较高。
九句真话里面掺一句假话,是很难分辨的。
不管怎么说,曲沃武公听的是点头不已。
这三点理由确实差不多是能够请动一些国家出兵协助的。
有了一定的信心之后,曲沃武公便带着韩万和收拢起来的残兵逃出晋国,他们最先到达的国家的是梁国。
毕竟,梁国和曲沃的关系向来不错,逃到梁国,安全也有保障。
确实,曲沃武公到达梁国之后,梁伯很热情的招待了曲沃武公一行人,丝毫没有因为曲沃武公的战败而存怠慢之心。
甚至还给了曲沃武公一块地方,让他得以带着残兵栖身,也答应若是他们再次讨伐郑忽,梁国愿意提供一定的帮助。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如狐突所料,曲沃武公因此也很高兴,因为他总算能看到一些复仇的希望了。
就在他如火如荼的安排使者四处访问其他的国家请求帮助的时候,风云突变,因为郑忽的悬赏令传到了梁国。
梁伯倒没有因此而动心,不过,梁国的某些大臣却建议梁伯不如将曲沃武公和狐突的人头送给郑忽,给郑忽结好。
给出的理由也非常具有说服性,郑忽现在名为晋卿,实专晋权,曲沃不可谓不强,不也败在郑忽手里了吗
况且现在郑忽现在已经控制了整个晋国,威势不可挡,梁国绝对不是郑忽的对手。
这是其一,其二,郑忽身为郑国世子,即便联合其他国家打赢了郑忽又能怎么样,再进一步,就是擒住了郑忽又能怎么样,杀又杀不得。
不仅如此,万一引得郑国出兵,那梁国能抵挡住郑国的进攻吗
怕是不能吧
退一万步来讲,郑伯顾忌颜面,不会出兵,但郑忽终究还是要回国继位的,谁能保证,郑忽继位之后不会报复梁国。
除非能生擒郑忽,这样或许会减小郑忽继位的可能性。
但是郑忽是那么好生擒的吗
郑忽领兵打仗的能耐,梁国有一个能和郑忽相比的吗,晋国周围的国家里能找到和郑忽的相比的吗
只怕是很难找到吧
既然帮助曲沃,最终只会对梁国有害无利,那何不杀了曲沃武公和狐突,从而结好郑忽,同时还有好处可拿。
这样的好事哪找去
这样的论调让曲沃武公如坐针毡。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万一梁伯真的起了歹心,以他现在处境,他是真的毫无反抗之力。
这可要了亲命,这样的事情,他总不能跑到梁伯面前把问题挑开了,问个明白吧
所以,这两天曲沃武公可以是是惶惶不可终日,犹如惊弓之鸟。
倒是狐突实在是忍不下去了,跑去找梁伯去问个明白,梁伯究竟准备怎样处置他们君臣。
只不过狐突到现在一直还没回来,这让曲沃武公更加不安了。
虽然不安,但是他却还没失去理智,一边焦急的等待着,一边派人前去偷偷的打探消息,做好逃离梁国的准备。
万一狐突有个三长两短,曲沃武公便逃离晋国周边的国家,他准备先到成周王城避避难,再做打算
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命难言
虢国国都,虢邑。
虢公最近刚从洛邑回国。
自从天子和郑国和解之后,天子便有些心灰意冷,日渐消沉的感觉,而且成周境内最近也无太过要紧的事情,所以,虢公便向天子请辞一段时日,回国处理一下国政。
天子自然无不可,事实上,天子现在感到重振王威无望,已经消极懈怠了,连带着处理政事之类的,也完全交给了周公和虢公。
虢公想要回国一段时间,回去就是了,天子根本也不在意。
虢公回国之后的这几日里,得到的最为震撼的消息,莫过于郑忽已经灭了曲沃,完成了晋国的统一。
晋国之政又再次归于翼城。
这事的影响太大了,这不仅意味着翼城和曲沃延续了几十年,数代人的内斗结束,也标志着郑忽控制了整个晋国,郑国的“毒手”已经延伸到了晋国。
晋国,早晚会成为郑国的一部分。
这是必然的
想想也是,郑忽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把晋国统一,他可能再把统一后的晋国归还给唐叔虞的后代吗
根本不可能嘛
除非郑忽是当世周公,不然,谁会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拱手让给别人。
更别谈,晋国可不是什么小国。
在文侯时期,晋国那是天下响当当的大国之一,有天子所赐的彤弓,在汾水流域,晋国才是真正的老大。
这么大一片土地,谁不动心
就是虢公自己,换位思考一下,他也断无将晋国重新归于唐叔之后的道理。
所以,晋国或早或晚一定是郑国的一部分。
一个现实当世的超级大国,一个曾经的大国,二者合二为一,虢公想想都感到一阵心惊。
这天下,以后,谁还是郑国的对手
而且晋国一旦归于郑国,那么成周就犹如郑国国内的一封君。
王室受制于郑国,再无逆转的可能
说实话,王室衰微,天厌周德已经成为天下人的共识。
即便是身为姬姓子孙的虢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就像郑庄公在伐许之后告诫公孙获所说的那样“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而且,周德既衰,天下人猜测在周后兴起的应该是齐国,楚国,秦国等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