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79

分节阅读 79(1/2)

目录

辱性极强的话语,苏子上父自然难以忍受。

他可是周初大司寇苏忿生的后裔,虽然不是直系的,但身体里还是流淌着高贵血液的。

事实上,苏子上父应该叫温上父,他之所以以苏子为氏,原因在于他想借氏,唤起温人对苏子国的怀念,提高自身的凝聚力。

他的这条策略确实很成功,成功的让他得到了温人的拥戴。

“竖子无礼,由是观之,郑寤生也不过尔尔”

苏子上父冷哼一声,脖子一梗,立刻对郑忽的无礼作出回敬,顺便也把郑庄公给捎带上了。

他可不信郑忽敢杀他,所以,他才会如此有恃无恐

郑忽确实“不敢”杀他,留着他还有大用呢

郑忽没说话,倒是祭仲、暇叔盈和祝聃见不得自家君上受辱,纷纷起身,人人握剑,怒目以对。

若是郑忽此刻下令,那么,苏子上父立刻就会成为一摊肉泥。

祝聃脾气最暴,直接威胁道:“汝真以为吾剑不利乎”

苏子上父再次冷哼一声,很识相的没有说话。

郑忽摆摆手,示意三人放轻松。

接着对对苏子上父道:“汝不过一区区败军之将,安敢望礼”

不说此事还好,一提此事正好戳中了苏子上父的痛点。

被擒之后,他渐渐平静了下来,心中开始反思起此次战争中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反思的结果是,非战之罪,他之所以会败,完全是郑人不守规矩,不按战争礼节发动战争。

“吾尝闻礼曰:中春,教振旅,中夏,教茇舍,中冬,教大阅,唯中秋,教治兵,所以用兵也”

“且用兵,必声罪方可致讨”

“今尔郑人不恤时而动,非声罪而袭我,是无礼也,我未败”苏子上父十分倨傲的说道。

意思很明白,就是按周礼的规定,秋天才是发动战争的时候,战之前必须声罪,即下战书。

现在你郑国两样一样不占,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老子不认为自己败了,你能耐我何

郑忽听完,也是啧啧称奇,这货的脸皮还真是厚,败了不愿承认就罢了,还搞了个精神胜利法,不认为自己败了,难道你还胜利了不成

“这脸皮快能和孟老夫子相比了”郑忽心道。

孟子和农家大拿许行辩论,辩不过了,直接搞人身攻击,说什么“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然后直接单方面宣布自己胜利。

“这货也就差没单方面宣布自己胜利了”郑忽在心中吐槽道。

吐槽归吐槽,反击还是要反击的,不然搞的自己像是吃了败仗的那一方似的。

“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尔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郑忽毫不客气的反驳道。

什么礼节不礼节,老子取得了事实上的胜利,一切就是老子说的算。

苏子上父被郑忽这句在此时看起来恬不知耻的话气的浑身发抖。

咬牙切齿的道:“竖子无耻,不遵礼义,今我亡矣,郑必步我后”

郑忽没搭理他,觉得戏也演的差不多了,挥挥手让门口的士卒将他和守丞“请”下去。

明天,他和城守谈的很不愉快的事情就会在温邑上层统治阶级中传的到处都是。

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不得不选边站。

痛打落水狗的自然就是“朋友”。

时辰已经不早了,应该说距天亮最多还有一个多时辰,也是时候该休息了。

“暇大夫与祝大夫辛劳一宿,先下去歇息罢”

“唯”

二人离开后,郑忽又对祭仲道:“祭大夫亦早些安歇吧,天亮后,此事还需祭大夫居中调解”

祭仲自然知道郑忽说的什么事,什么居中调解,左右无非是向其他人传达郑忽和苏子上父不愉快的会面,若是有人想去探望苏子上父,他高抬一下手。

“分内之事,分内之事”祭仲道。

说完,朝郑忽行礼,然后退下。

郑忽亦回礼,虚送他出正堂。

传内幕消息,作暗示,这样的活,郑忽交给祭仲是再放心不过,这老狐狸本就精于此道,保证能把一群人耍的团团转,卖了他们还高兴的帮着数钱。

不过,这事暂时和郑忽没关系了,他今天一天是不会再露头了,要想见他,得等到明天。

摆架子还在次要,他要让事情好好发酵发酵,这样才有利于他分清哪些人暂时有用处,不能杀,那些人会捣乱,不用客气。

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殷殷

与中原各国相比,苏子国的封君体系很乱。

乱到什么程度,占领一乡的贵族就敢以卿大夫自居,堂而皇之的进行再分封。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乱象,原因有两个。

其一,苏子国灭,苏子国之地先入周后入郑,然而无论是周还是郑都未真正的统治过这片土地,更谈不上重新确立秩序。

秩序一乱,占山为王的事怎能避免。

其二,则在于原有的封君为了拉拢其他贵族,稳固自己的统治,同时抵御来自外部的威胁,不得不抬高原来贵族的地位,例如欑茅邑,层层分封,俨然如同一独立的小国。

温邑自然也是如此,而且由于温邑原本是苏子国国都,情况较之其他几邑,更显复杂。

首先,苏子国灭,原来在温邑中辅政的大臣哪去了

有的选择出奔他国,有的自然就留在了温邑之中。

留在温邑中的辅政大臣,基本上都是世居于温邑,在苏子国中央担任职位的官吏。

这些人在苏子国灭之后,利用自己原先的影响力,纷纷划地而治。

由于温邑属苏子国都,原本并没有所谓的封君,所以这些划地而治的贵族互不统属,谁也不为谁承担责任和义务。

他们只为自己的家族生存负责。

所以,这种据一乡之地就敢自称大夫的事情太正常了。

而苏子上父应该算是温邑内最大的封君了,虽然这个封君并不副实,更没有得到周或者郑,任何一方的承认。

但,事实就是如此。

苏子上父之所以能坐上城守的位置,一来家族势力大,二来各个家族之间存在矛盾,三来苏子上父是苏子一脉旁支,且又以苏子为号召,国人普遍支持,四来则是各家族团结一致抵御来自外部的威胁,符合各家族的共同利益。

所以,苏子上父才能成功上位。

但,现在这种情况却出现了变化。

温邑已被郑军占领,苏子上父已是郑人砧板上的肉。

在这种形势之下,各家族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地位和应当扮演的角色。

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是各家族共同的诉求。

郑人占领温邑已是事实,那么,反抗,誓与温邑共存亡,不存在的

家族的利益才是最大的自古家国一体不假,但是,家在国前。

温邑早已经不是以前的温邑了,有骨气的士大夫不忍见故国祭祀不存,早早的就已经出奔到他国去了。

留下来的自然都是些蝇营狗苟之辈,朝周暮郑,献上膝盖,对他们来说,家常便饭而已。

若非如此,他们这些家族又怎么可能在周、郑、赤狄三方势力之间存在这么久,并且一度成为郑国的心腹之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