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78

分节阅读 78(1/2)

目录

半刻钟未到,战斗就已经结束,五十名温人士卒全部横尸当场,郑卒却无一人身亡,只有几人受了些轻伤。

这不单是人数上的碾压,更是在战争准备上的全面领先。

左传上所谓“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此次温人就是走了卫、燕联军不备不虞的路子,这才让郑国有了可趁之机。

占领北门城楼之后,祝聃立即下令打开城门,并且派一小戎守住城门。

这就是事先预留退路了,毕竟祝聃只领有千五百人,一旦温邑城内的援军赶到,这千五百人很难取胜。

而且,祝聃的任务只是吸引温人的注意力,引温卒至北门,好方便郑国大军从东门进入温邑。

在这种情况,实在没必要和温人死磕,只需缠住温人的援军即可,打不过就跑。

算算时间,其实祝聃只要能拖住温人两刻钟左右的时间,就已经成功了。

紧接着,祝聃再次下令,分派五个小戎在北门各处燃火,制造混乱,并大壮声势,让温人摸不清虚实,引温卒来援。

而他则坐镇于此,等温卒到来,便率人缠住温人援军,若事不可为,则借机引温卒出城。

一切布置妥当,祝聃便带人聚守在城门口处,只等温人援军到来。

暇叔盈已经率人在东门潜伏了两刻钟左右,等的着实有些焦躁,但身为一军将领,他却不能将这种焦躁表现出来。

再过不到两刻钟,大军就应该抵达了,如果再不能拿下东门,延误了大军入城,他的罪过可就大了

若非是与祝聃同殿为臣多年,对祝聃尚算了解,知道其人是一不下于自己的猛将,这样的事情在其手中应不会出差池。

否则的话,他已经按捺不住令人袭城了。

就在暇叔盈等的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他时时紧盯着的温邑竟然燃起了火光。

方见火光,他甚至都没反应过来,不过,瞬间,整个人就激动了起来。

“快,二三子随吾过河登城”

一声令下,士卒们迅疾起身,紧随暇叔盈直奔温邑城而去。

此时,温邑城守府中。

温守苏子上父正在安歇,不料却被外面的骚动惊醒。

“何事惊扰”苏子上父招来仆人问道。

“禀主上,方才北门处好似燃起了大火”仆人不敢欺瞒,立刻将事情上报。

就在这时,又有仆人来报,说守丞有急事求见。

仆人刚汇报完情况,守丞后脚就闯了进来

这种私自闯入别人内室的行为,在此时可是极其失礼的

苏子上父正欲开口呵斥,却见守丞礼也未行礼,神色惊慌,惶惶然如惊弓之鸟,张口就是一句“大夫,祸事来矣”

苏子上父闻言一愣,此时寒冬,他亦未想到有人会攻打温邑。

“是何祸事,可是北门大火”苏子上父脸色阴晴不定的问道。

心中却在想,若是守丞回答是,那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守丞给撤换掉。

“非也,非也,北门大火实系郑军燃起,郑趁夜攻我矣”

“啊”苏子上父大惊,方才心中的那些不快立刻烟消云散。

“快,为我着衣”苏子上父吩咐道。

“守丞,汝即刻前去营中点齐兵马,吾随后就至”

作为一个领着温邑人与周对抗过,又与郑对抗过的城守,苏子上父对兵事绝不陌生。

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之后,立刻镇定了下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才是此时的战争。

归结起来就一句话“就是正面怼”

可他却忽略了,郑军既然是不宣而战,搞偷袭,一点也不遵循此时战争的礼节。

那么,还会和他正面怼吗即便正面怼,这其中会不会有陷阱呢

思维惯性使然,也着实怪不了他

迅速点起兵马,苏子上父登上战车率军朝北门飞奔而去。

这一进一出其实已经耽误了不少功夫。

而就在他率军驰援北门的时候,暇叔盈已经在东门迅速的结束了战斗。

占领东门后,暇叔盈立刻命人打开城门,同时遣人至城外查探大军方位,接应大军入城。

而此时,郑忽和祭仲率领的郑国大军已经逼近东门。

没有遇到任何阻碍,郑忽和祭仲率领的大军在暇叔盈的接应下,迅速入城。

“暇大夫居功至伟啊,此次轻取温邑,暇大夫和祝大夫可居头功”

刚见面,郑忽就毫不吝惜的对暇叔盈称赞起来。

祭仲在一旁也捋须颔首表示认同。

“叔盈不敢居功,若非世子与祭大夫筹划当宜,温邑岂可骤得,世子谬赞矣”

“暇大夫过谦了”

郑忽客气一句,立马话头一转,毕竟此时还未完全控制温邑,还不是相互吹捧的时候。

“料祝大夫此时必与温人鏖战,以祝大夫所率之士,恐难力支,吾予暇大夫车百乘,即刻往北门驰援”

暇叔盈也知情况紧急,刻不容缓,当即应下。

“唯”

之后,又朝祭仲微微颔首,便独自下去点选车马。

暇叔盈离开后,郑忽这才下令留两卒400人把守东门,不许任何人出入。

同时又分派士卒赶往其他各城门处,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取得城门的控制权,同样不许任何人出入。

凡遇反抗,一概格杀

命令传达下去之后,他才和祭仲一道率领剩余兵马朝城守府中赶去。

第一百五十八章 兵以胜为功

温邑北门。

祝聃率领的郑国士卒正与苏子上父率领的温邑士卒进行激烈交锋。

初时,祝聃以逸待劳,杀了温邑士卒一个措手不及。

但,在苏子上父的指挥下,温邑士卒很快稳定了阵脚,并迅速展开反扑。

郑军虽然悍勇,但是面对将近二倍于己的敌人,加之对方的战车来回冲撞,郑军渐渐有些不支,开始落入下风。

祝聃见此状况,感觉时间也拖延的差不多了,于是,带领士卒且战且退。

郑军这一退,温人士气大振,奋起余勇向郑军扑杀而去。

郑军在祝聃的带领下,一面奋力抵抗温人的再次反扑,一面有序向城门口处退去。

当郑军大部分已经退出城外,只剩下祝聃率领的百余人依旧在城门处与温人厮杀时,只听得城内传来一声大喝。

“祝大夫毋慌,世子特命吾来相助矣”

雄浑洪亮之声,如同奔雷,震的双方正在厮杀的士卒都是一滞。

毫无疑问,这声音自然是前来驰援祝聃的暇叔盈发出的。

祝聃先惊后喜,亦大喝道:“吾国援军至矣,二三子随吾杀”

说完,不退反进,率领百余断后的士卒率先发起冲锋,身后已经退到城外的士卒闻言亦是振奋非常,争先恐后的向城内杀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