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9(2/2)
此时,温邑唐氏一族家主书房中,围坐着几人。
若是苏子上父在此,定会感到惊讶。
原因很简单,这几人都是温邑中实力较强的几家家主,平常并不睦,全是靠他居中调解才能保持表面上的和气。
而现在,他们却聚拢在一起,这怎么能让人不惊讶。
“诸君,吾闻苏子为郑所虏,温亦入郑囊中,吾与诸君之家,存亡即在旦夕之间,为之奈何”
率先开口的正是唐氏一族的家主唐虞稷。
唐氏一族是温邑中仅次于苏子上父一族的大族。
其家族据说为陶唐氏之后,迁于唐,夏商两代世为唐侯,周武王时,唐侯作乱,后被成王所灭。
唐氏大部分迁往杜国,只余一小部分仍居唐。
而唐虞稷的家族就是仍居于唐的那一小部分,世仕于晋。
后来,晋文侯叔殇叔篡位,其家族为免波及才举族迁到成周王畿内的苏子国,仕于苏子。
却没想到,不过十余年,不仅周王室为夷狄所侵,被迫东迁,而且苏子国亦被赤狄趁机灭掉。
往事说来唏嘘啊
“吾子尊称,您的意思毋忧,郑虽入温,必无害矣”一人道。
其他人闻言,纷纷请教道:“何以见得”
那人对其他人拱拱手,反问道:“郑虽掳苏子,然可曾夜袭诸君之家”
“大夫此言谬矣郑虽未袭,然非无袭也”又有一人跳出来道。
“大夫之见浅识卑可知矣”
听到这句讽刺,刚刚那人受不了,正欲发怒。
唐虞稷出来立刻出来打圆场,他找这些人过来是商议对策的,不是内斗。
打完圆场,唐虞稷接着道:“请大夫赐教”
“郑卒数倍于温,取温后亦有余力再伐我,然其未也”
“且郑若欲袭我,灭我之家,吾等何有今日私通款情之暇”
这些话虽然仍有些漏洞,但是说的确实有些道理。
郑人昨晚没有攻打他们,今天又不禁止他们这些人私下交流串联,意思不就很明白了吗
渣渣们还不赶紧去献上你们膝盖和忠诚,非得等到主人发怒吗
“大夫言之有理,然”唐虞稷还没说完,就被那人打断。
“与其空坐猜疑,不若相探其意,吾等皆奉厚礼一,卑辞请见,听其言观其色,真伪自明”
“吾观郑之袭温,非礼也,君子耻之,不修礼之人待我去而囚我,亦非不能,若有,将为之奈何”又有一人担忧道。
这个担忧很有道理,博得了众人的赞同。
“是极,是极,大夫之言甚是”
在场的都是钟鸣鼎食的贵族,还没享受够,谁想这么早就去死,纵然郑人不杀他们,但是被囚禁的滋味也不好受啊。
“如大夫之言,吾等何不并力一博”那人冷哼一声回道。
看那表情,一听就知道是反话。
其实,这人在心中也是相当无奈,他们这些人哪还有选择的余地。
向前一步可能死,向后一步必然死。
可能与必然之间,聪明人都知道怎么选。
可笑这群人还怕这怕那,就不想想再晚点,等郑世子的耐心没了,他们的好日子才真正到头了。
唐虞稷也知情况紧急,不能在这样拖下去了,当即狠下心道:“吾愿与大夫同去”
其他人见唐虞稷表态,仔细想想确实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也一咬牙,表示愿意同去。
第一百六十章 节操
午时,温邑城守府中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求见的所谓卿大夫。
他们都怀着相同的目的,试探郑人对他们究竟是何态度。
能保持富贵荣华,谁愿意忍饥挨饿,寄人篱下
祭仲有意将他们晾在城守府正厅,算是对他们的敲打。
不然,你要见便见,不是明摆的告诉这些人,郑国需要这些人的鼎力相助吗
这样,主动权就自动转移到这些卿大夫手中。
一旦将主动权拱手相让,天知道这些人在郑军离开后会搞什么幺蛾子
所以,在这次合作中,郑国必须占据主动。
也就是这些人骨头够软,不然,换些骨头硬的卿大夫见郑人对他们如此不尊重,早就拂袖离去。
当然了,祭仲也已经安排下去,如果有人事先离开,那么就将离开人的记下来。届时,等待他们的将是郑人的怒火。
但,人都是群体性的动物,有人觉得那谁谁都能等下去,老子再等等又有何怨言
所以,一直到中午,极少有人离开,离开的那些人无一例外,都上了祭仲的黑名单。
等处理完合作的事,正好拿那些人的家族立威。
不杀个鸡,又怎能骇住猴
唐虞稷和其他几人自然也在等待之列,等的不单是焦急,而且还有些揣揣。
其他几人也比他好不到哪去,生怕郑人把他们给扣下了。
临来之前,他们都已经嘱托过家人,一旦他们晚上没回去,那么,其他人就想办法逃命去吧
为了这次能取悦郑人,他们这些人也算是大出血了,每个人基本上都从自己身上割了不少肉,自己看着都特别肉疼那种。
也不知道钱会不会白花,即便白花了,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形势如此,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
祈祷郑人会对他们网开三面。
不过,他们内心深处也知道这是幻想。
若郑人真有汤之德,还会偷袭他们吗
无论如何,有念想总是好的
与众人的不自安相比,劝唐虞稷等人前来试探郑人态度的那位仁兄,倒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仿佛料定了郑人不会拿他们怎么样似的。
非但如此,还趁众人慌乱之机,跑去如厕。
这完全是把城守府当成自己家嘛
待回到座席,此人小声的向同来的几人传递他在如厕过程中得来的小道消息。
他自然不是真去如厕,只是借机到外面探探风声。
毕竟城守府中这么多郑军士卒,一旦有风吹草动,很快就会在这些士卒中间传来。
当然了,消息都是郑忽故意放出来的。
“诸君勿忧,吾方才听闻郑世子虽与苏子相处不睦,然苏子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