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1/2)
但讲无妨,你我二人之间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郑忽很够义气的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相交多年的至交好友呢
公子伋叹了口气。
“子忽可是率师劫了蔡侯,逼其割让土地”
郑忽闻言,心中就已经有了大致的预计。
“看来,这蔡侯开始上蹿下跳了”
“然也,未知此事和伋子所说之事可有牵扯”
郑忽也有些疑惑,自家老爹不是派高渠弥先蔡侯一步去卫国访问了么,按说以高渠弥的智计,这贿赂应该撒到位了。
“祸事啊”
公子伋感叹一声。
“先时蔡侯遣使者至卫,欲联合卫、鲁、陈等国之师伐郑,父君知子忽是为了全人子之孝这才劫持蔡侯,已严辞拒绝其请”
“然未料想,前日蔡侯再会父君,言已得天子之命,天子允其联合他国之师共讨郑国,父君虽未答应,却也有些意动”
郑忽闻言却是想起来了,当时自家老爹安排高渠弥将中原大国出使了一遍,唯独没有让他来周朝见天子,告知此事。
现在看来,这还真让蔡侯钻了空子。
其实,郑忽对自家老爹当时的决定也能理解,本来就和周的关系不咋地,再把割蔡地的事情一说,甭管用什么理由,周天子对会觉得自家老爹是在藐视他,造成既成事实后才通知他一声。
“微伋子,我郑国社稷恐有颠覆之危,请受忽一拜,谨谢之”
郑忽非常郑重的行礼道。
要不是公子伋通风报信,他和郑庄公现在还蒙在鼓里呢,到时诸侯伐郑,郑国真的是措手不及。
郑忽自认为他和公子伋的交情算不得多深,最多算是个还能谈的来的朋友。
在这种情况下,公子伋能把如此重要的消息告知,这真的是莫大的恩情
公子伋见郑忽如此郑重,也有些手足无措,急忙回礼道:“子忽折煞伋了,伋也未曾帮到子忽,实当不得子忽之谢”
在公子伋心中,他又未曾劝服自己的父亲不要伐郑,只是将消息告知了郑忽,真谈不上帮了什么忙
而且他现在还对郑忽在齐国时的帮助心存感激。
这就是典型的君子做派了。
就一如后来信陵君有大功于赵,常有得色,唐雎劝告信陵君说的那样。
“人有恩我,不可忘也,我有恩于人,不可不忘也”
郑忽并未接着公子伋的话茬再客气,当务之急是搞清楚蔡侯是联合了那些诸侯,只有将这件事搞明白了,才能想对策一一化解。
当然,公子伋的恩情也不能不报。
“伋子可知蔡侯还联合了哪些诸侯”
“这个我也曾听父君提起过,有宋公、鲁侯、陈侯,好像也派人和齐侯进行了接触,只是不知结果如何”
郑忽点了点头,这就对了,蔡侯联系的这几个国家,都是此时中原的大国,看来蔡侯对郑国的恨意不小啊,想要给郑国一个血的教训
这要在郑忽和郑庄公的不查之下,真让蔡侯将此事搞成了,郑国十有八九要翻车了
不过,也不一定,诸侯联军最大的弱点就是心不齐,容易被人个个击破。
像郑庄公灭戴的那场战争,不就是因为宋、卫、蔡三国起了内讧才让郑庄公给一锅端的吗
况且,现在郑忽已经知道蔡侯大致联合了哪些诸侯,想方设法将之分化瓦解也是应有之意。
“齐侯和蔡侯搅到一块伐郑的可能性不大,鲁侯倒是极有可能”
“郑、陈关系一直尚算和睦,陈侯即便出兵和蔡侯共同伐郑,估计做做样子的可能性比较大”
“至于宋国,就不太好说了,虽说宋庄公能上位全靠自家老爹的帮助,但是,蔡国可是宋国的小弟,小弟出事了,要是老大还不出头,这以后怎么再收小弟”
“总之,还是和自家老爹商量一下再说吧”
郑忽心想。
第一百零二章 暗涌
公子伋在将蔡侯上蹿下跳的消息向郑忽告知之后,未多做停留,匆匆而去。
郑忽本想劝他来年临近婚期之时,切莫听从父命使宋,话到嘴边却又放弃了。
以公子伋的性格,这样的话说了也是白说。
父与友,自然是以父命为先。
这也是历史上公子伋之所以会悲剧的原因所在。
郑忽受公子伋之恩,不能不报。
是以,在公子伋临走前,郑忽执着公子伋的手道:“我有一言,亦不知当讲不当讲”
公子闻言一愣,之后笑道:“诚如子忽所言,你我之间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子忽但讲无妨”
“伋子身为卫世子,我本不该讲此话,然苇茨之末,或有蛭生,平静之下,自有暗涌,若异日伋子在卫有缓急,宜速趋郑,有忽一日,必不使伋子有穷厄之困”
公子伋以为郑忽是担心他的庶兄黔牟会在将来与他争立,才会如此说。
“子忽可是担心我之庶兄”
郑忽未答。
公子伋以为猜中了郑忽心事,接着道:“子忽多虑了,我与兄长”
郑忽打断了公子伋的话。
“伋子无需多言,只需牢记我今日之言即可,若有缓急,必趋郑”
郑忽极为严肃的再次重复了一遍。
公子伋只当郑忽是关心他。
“唯必不敢忘子忽今日之言”
郑忽见状,这才微微放下心来。
公子伋这个人,是个真正的君子,而君子的命运向来不怎么好,正所谓君子可欺之以义方
到郑忽这种地位的人,很少能有个朋友,公子伋确实是个值得一交的朋友,所以,郑忽这才上了心。
送走了公子伋,郑忽也是匆匆忙忙的朝郑庄公的住处赶去。
“父君”
郑庄公见郑忽行色匆匆。
“我儿可是有事”
郑忽于是将公子伋的话又复述一遍给郑庄公听。
郑庄公听罢,面色稍显凝重。
“这蔡侯还真是贼心不死啊竟能得天子征伐之命,天子还真当我可欺不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