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1/2)
引人联想
郑庄公见郑忽确实是言行一致,更加满意
浑不知郑忽存的是暂时放过他们的心思。
在郑忽心中,最忌惮无疑还是公子突,其他二公子可以活着,公子突必须死
这不单是因为公子突的母国是宋国,他有强援的问题,更是在于他这个人的能耐不小且权欲心极强。
如果任由他活着,他是绝不可能安安稳稳的当他的闲散公子的,少不了一阵折腾,这对郑忽来说是个威胁,对郑国来说更是个不稳定因素
从历史上他做的那些事就可以看出。
为了得到君位违心的答应宋庄公的索贿。
得国后不满祭仲专权,图谋杀掉祭仲。
被祭仲驱逐后跑到自己的封地栎邑,联合栎人杀掉了新郑派去的栎大夫檀伯,自己坐起了土皇帝。
再之后便一直蛰伏待机,等祭仲死后两年,终于觅的良机,诱劫大夫甫假,使甫假为其杀子婴,终于复位成功。
而在这之前,他整整蛰伏了十七年。
十七年平入境淡如水的生活依旧没能磨灭他对权力的渴望。
他就像一条毒蛇,凡是被他盯上的猎物,不吃到腹中他是不会罢休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公子突和郑庄公极像,也怪不得郑庄公死前想传位给他。
而这也正是郑忽留不得公子突的原因。
任何人被一条毒蛇时刻盯着,都不会安然自若。
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杀了这条毒蛇。
除此之外,再无他法
郑庄公当然不知道郑忽心中杀心已起,觉得在此事上多少还是对郑忽有些亏欠。
毕竟既然已经决定以郑忽为嗣,就应该帮助郑忽培植势力,尽量的扫清障碍,这也是此时列国国君都在普遍做的事情。
像周桓王想立王子克为王,就将王子克托付给周公黑肩。
齐桓公怕诸子争立,将太子托付给宋襄公。
而卫宣公更是奇葩,刚开始想立公子伋为君,将公子伋托付给左公子泄,后来娶宣姜,生公子寿,又将公子寿托付给右公子职。
也不知这货是否是在女人身上用力过多,失了理智,他真不怕自己死后,两派争位导致卫国大乱
郑庄公虽然帮助郑忽扫除了一些障碍,甚至将祭仲和他绑在一块,但是也给郑忽留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
他又不是卫宣公,自然知道自家的那三个儿子和郑忽不一心。
在这种情况下,还将他们留在国内,对郑忽是个极大的威胁。
但这也是无可奈何啊手心手背都是肉。
总不能将他们都驱逐出去,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吧
再厉害的枭雄也不可能完全没有一点感情。
像李二陛下也算是个枭雄了吧,杀兄逼父,但是不也依旧希望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能兄友弟恭吗
但,这可能吗
就像法国作家卢梭说的那样“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
同样地,有了榜样,那么榜样的力量就是无穷的
在中国这片土地来说,更是如此。
君不见,历朝历代无论是改革还是制定政策都要从故纸堆里翻出些先例、故事,没有这些东西,就会有人喊有违祖制
郑庄公移共叔段于京,祭仲不也是先说的先王之制么
“看来只有等以后找个机会再补偿子忽了”郑庄公想道。
他本来就是把共叔段之乱的发生归咎于母爱不公。
所以,才致使他四子皆爱。
吸取教训嘛
“我欲将子突移封至颖谷,子亹移封至虫牢,子婴移封至胡”
郑庄公最终还是将他的决定对郑忽说了出来。
郑忽自然不会提反对意见。
“自家老爹这件事做的还算是公平”郑忽心说。
“没有将子突移封到郑宋边界,颍谷距离栎邑也足够远,不过就是离周和伊洛之戎太近了些”
“不杀子突,无论把他移封到哪里,我都有些不太放心”
郑忽脑子里想着郑国的边疆,就没能找到有公子突安身的地方
实在是公子突这个人太能折腾了。
若把他移封到郑卫边界,郑忽怕他和卫人勾结,把他移到郑蔡边界,郑忽怕他和蔡人勾结,郑宋边界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不杀公子突,郑忽是难以心安了。
“唯,儿对此事并无异议,一切全凭父君做主”
郑忽很懂事的对郑庄公道。
果然,郑忽的乖巧懂事搏得了郑庄公的好感。
郑庄公笑骂道:“你这小子”
笑骂之后,却也放下心来。
“感情这个东西,还真是即便是枭雄人物,也会被它拉低智商”
第九十六章 如周朝正1
中国的过年习俗究竟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岁末年头祭神、祭祖活动。
传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了过春节的风俗。
尔雅释天云“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由此可知,年的称谓应当是起源于周朝。
何谓年说文解字中言:“年,谷熟也。”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子都有谷穗成熟的形象。
春秋亦有传曰大有年。
可见,年最初是庆祝丰收的一种祭祀、欢庆活动。
西周时,每逢新年,诸侯都要朝见天子,拜贺新年,名曰“朝正”。
而在此时,周王室权威虽已大不如前,但是依旧会有诸侯前去朝正。
郑庄公作为周天子的左卿士当然也是其中一员。
至于郑忽则是被郑庄公给稍带上的。
或许是郑忽昨天的表现让郑庄公很满意,郑庄公这才决定在此次朝正时带上郑忽。
郑忽对此自然是欣然应允,他还没见过周天子,这位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虽说原主也曾在成周做过质子,但是那些记忆已经很模糊了。
所以,郑忽此次是存了些见见世面、涨涨见识的心思。
周历的十月底,气温已经很低了。
虽谈不上隆冬,却也寒气逼人。
尤其是行在道路上,呼啸的北风,犹如一把利刃,一刀一刀的划过人的脸皮,让人感到一股彻心的刺痛。
郑忽好歹贵为一国世子,保暖御寒的衣物自是不缺,虽谈不上受多大的苦,却也依旧感受到了冬的刻骨之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