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2/2)
“这些也只能等回去以后再说了”结束了自己心中千头万绪的联想,郑忽心知,“当务之急是要准备好迎接泄驾一行”
他与公子辛丑及其母舅第一次相见,自然不能失了礼数,这是对此时贵族最起码的尊重。
虽然以后的公子辛丑可能就是新郑城中的一闲散公子,但是郑忽依旧不敢怠慢,因为这关系到召陵的士气民心。
无论怎么说,公子辛丑都是召陵的封君,召陵民众都是其治下之民,主从关系尚未解除,主辱臣死。
郑忽一旦对公子辛丑一行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礼遇和尊重,召陵是存在国人暴动甚至叛郑的可能的。
这不得不防
这也算是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弊病了,封君采邑内的臣民是封君的私属,只对封君负责,对封君的封君都是爱答不理。
当然这是在封君贤明的情况下,若封君不肖,民众大多会选择逃离封地,另谋出路。
像曲沃为什么能和翼的分庭抗礼,不就是由于晋君羔裘豹祛,衣轻食肥,尸位不恤其民,拼命的对其采邑内的民众敲骨吸髓,最终导致民皆归于曲沃,曲沃这才有了和翼抗衡的本钱。
而郑忽暂时还没有听说召陵有民众窜逃的现象,所以,这个礼遇是必须有的。
再者说,此时像邓荒这种没脸没皮,记打不记吃的贵族毕竟是少数,对他们的尊重其实也是对自己尊重的一种方式。
第八十六章 抉择
“见过世子”
邓城北门,随着郑国大军的车马缓缓停下,泄驾带领着邓荒、公子辛丑和子令急忙下车对着郑忽拱手行礼道。
郑忽回礼,之后,他对着公子辛丑笑道:“这是辛丑公子吧”
一个十岁的稚子,郑忽自然一眼就能辨认的出来。
“唯”辛丑再次拱手行礼,然后微微抬头小心的看了郑忽一眼。
他对于郑忽这个郑国世子既有些好奇亦有些恐惧,见其对自己显露善意,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古人本就早熟,而他也已经十岁了,对于一些事情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当他的舅父子令将他的大兄已和郑签订盟约,把召陵划给郑国时,他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
反应过来之后,下意识的便问子令该如何是好
而子令把召陵当时的处境向他告知后,坚持由他来做决定
于是,他做出了他人生中迄今为止最重大的一个决定,遵守两国盟约,让召陵入郑。
虽然做出了决定,但是他的心却时刻提了起来,他也不知这个决定是对是错。
直到郑国的那位泄大夫到来,对他甚是和善,未曾有一丝的失礼之处,这才让他提着的心稍稍放下。
当然他也明白,这并不能代表什么,真正能决定他命运的还是他眼前的这位郑国世子。
所以,当今天早上,他听到要去邓城见郑国世子之时,昨日稍放下的心又立刻提了起来,心中是忐忑不安。
一路上和他同车的那位泄驾大夫仿佛也看出了他不安,还笑着安慰了他几句,让他不必如此忧心
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下来,强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生怕自己会因疏忽而失礼,惹怒这位郑国世子。
不过,所有的这一切都在这位郑国世子春风化雨般的笑容中全部消散。
他有些心安了。
“这位是子令大夫吧”
郑忽对辛丑回了一礼后,又继续笑着对辛丑身后的子令道。
子令不敢怠慢,再次拱手行礼,低头道了声“唯”
郑忽还礼。
他现在的一举一动却是比以前更加从容了,更能让人感觉出一种大国继承人应有的风范。
这一点,子令是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了,从容不迫的举止,笑容中流露出的自信,无一不向其展现出一个中原大国应有的气度
“我已特地命人在城中摆下筵席,为辛丑公子和子令大夫接风洗尘,还望二位不吝赏光”
“不敢”二人同时行礼。
郑忽笑着再次回礼,拉着公子辛丑的手走上车。
子令见状,终于舒了一口气,其实,他心中的焦虑不见得比辛丑少。
只不过一直强压着就是了,如果连他都开始惊慌了,那辛丑便会更加惊慌。
故而,他一直表现的都很镇定,为得就是让辛丑心安。
现在他看到郑忽对他们如此礼遇,甚至让辛丑与其同车,他的心也如辛丑一样定下来了
“郑世子既对公子礼遇非常,自然不会亏待于他”
这是此刻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看着郑忽的车架缓缓入城,泄驾也立时登车,命令大军入城。
邓荒看着这一幕,心中苦涩,面露无奈,得嘞,自家府库中的粮草又要遭殃了。
宴罢,当侍女将狼藉的杯盘收拾下去之后,正厅之中只剩下郑忽和泄驾二人。
郑忽没醉,泄驾却是微醺,而公子辛丑和子令以及邓荒都已经下去休息了。
于是,郑忽开始向泄驾询问起召陵的一些情况。
泄驾虽然感觉有些飘,但是脑子却很清醒,对郑忽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
了解了大致情况之后,又看了看泄驾发红的脸,郑忽命人将泄驾扶下去休息。
泄驾也未推辞。
厅中最终只剩下郑忽一人独自跪坐在上首消化着从泄驾口中得知的召陵情况
郑忽倒是真没想到公子辛丑的母舅子令竟是个德行俱佳的人才。
他现在有些犯难,是将子令带回自己的封地辅佐自己呢还是继续让其留在召陵以抚民心
根据泄驾所说,这子令在召陵的声望不低,民皆慕其德。
若贸然将之带走,召陵的民众肯定会有摇摆之心,这对郑国在召陵的统治不利。
若不将其带走,郑忽心有不甘,他现在是切身的体会到为何当年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