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42

分节阅读 42(1/2)

目录

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了。

确实是人才匮乏的厉害。

像子令这种能深入民心的就更少了。

郑忽归国之后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其中大多都牵涉到长葛民众的切身利益,这就需要有个人能深入的和民众交流,安抚民心。

这种事情,郑忽不能总是亲自下场,要不然他还不得累死,而他手下的人,像邓方不太能拉下士大夫的体面,偶尔做做样子还可以,但是长久来做,肯定是不行。

而陈奚,则是地方上的色彩太浓重,一个不慎,容易招致其他乡邑的不满,难以服众。

这两人都不行,其他的人就更不用提了

因此,这样看来,这个子令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话虽如此,关键在于,不仅他郑忽需要子令,召陵,现在也算是郑国的边鄙了,也需要子令啊

所以,郑忽现在实际上面临的选择是先公后私还是先私后公

至于将子令留在召陵是否会出现叛郑的问题,郑忽从来没想过,他只要将公子辛丑带走,以子令的性格是肯定行叛郑之事,这是毋庸置疑的。

无他,士大夫的信仰也岂是能轻弃的

“要不,就将其带走”郑忽不太确定的在心里想了想。

之后便又立刻否定了“不妥,不妥,这召陵好不容易才搞到手,要是真有个万一,那心血就白费了”

“召陵不是邓城,邓荒虽然在邓城得民心,但是他只要还挂个邓城封君的名头,问题就不大”

“而召陵则是民众只知子令,不知其封君辛丑,子令又不是召陵封君,所以,根本就没办法复制邓城的模式”

“这样看来,还是将其留下召陵罢”

叹了一声,郑忽最终做出了决定。

第八十七章 布置

第二日,辛丑从睡梦中醒来。

早已等候在此的侍者将郑忽已在正厅设好朝食,正等着他前去消息告知。

辛丑闻言有些着急,不能让长者、尊者久等,这是他舅父子令时常教育他的。

急忙令身边的侍女伺候他穿衣,期间还催促了几次“快些”

整理好衣冠,辛丑心中微定,面色平静的对传信的侍者吩咐了声“带路”

一路无话,待到厅前,他看到郑忽早已经高居上首,他的舅父子令、那位泄大夫和邓城宰都已经在厅中安坐,正叙着话,仿佛就只等着自己的到来。

辛丑见状,心中有些惊慌,撇下领路的侍者,小步快走,跨过门槛进入厅中,对着郑忽长身一揖。

“劳烦世子在此久候,辛丑惶恐”

郑忽笑着回礼,道了声“公子毋须如此,请入座罢”

对于公子辛丑的姗姗来迟,郑忽也能够理解,总不能指望一个十岁的孩子,头天喝的醉醺醺的,第二天还能像个没事人一样。

辛丑见郑忽没有怪罪自己,心中松了口气,又对着泄驾、邓荒和他母舅子令颔首示意,之后才走到已经为他预留好的下首左边的第一个漆案后跪坐下来。

见人已到齐,郑忽命人将准备好的朝食端上漆案。

边吃边聊

“两国盟约曾言洪水以北属郑,今邓城、召陵二城既遵盟约,我也不会在此多留,待大军修整几日,便回新郑”

用刀切着俎上的肉,郑忽抬起头来,笑着道。

他才不会在意孔子所谓的割不正,不食的那一套

“此次归国,邓大夫和辛丑公子便与我同去吧我会言于父君,让二位依旧食采于原邑”

郑忽说话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人不识趣的继续吃饭。

“唯”邓荒和公子辛丑同时应到。

这本就是应有之理,邓城、召陵既然已经入郑,那么蔡侯原先的册命便做不得数了。

只有重新得到郑庄公的册命,他们二人才能继续名正言顺的享受封君的待遇。

甭说是他们,就是一国之君继位都要得到周天子重新签发的册命文书,才算是正统。

只不过现在周王室衰微,很多诸侯不再搭理周天子,各玩各的就是了。

邓荒此时心里有些不太平衡,自己累死累活才保住了自己的采邑,而辛丑小子什么都没干,却享受着和自己一样的待遇。

当然这些想法也只是在心里想想,在私底下他或许还敢和郑忽撒泼打滚,抱怨几句,现在,他可不敢公然反对郑忽的决定。

“至于子令大夫,就暂时留在召陵吧,一来辛丑公子的采邑还需要子令大夫代为打理,二来召陵新定,民心不稳,希望子令大夫能以安民导民为要,为郑固好这边鄙之地”

“唯,陪臣必不敢望主上教训”

子令现在算是彻底安心了,虽说辛丑会被带走,但这并不需要担心,郑国堂堂一个大国,再怎么不要脸也不会和一个稚子过不去。

况且,郑国还是要脸的,至少子令是这么认为的。

“召陵、邓城皆处郑之边鄙,又时常受洪水之害,地芜民困,我欲留士卒千人在此以备不虞不知邓大夫和子令大夫以为如何”

驻军这是必不可少的,在新得的土地上不安置点自家的军队,怎么都会让人不那么安心。

即便郑忽再怎么认为邓城和召陵不会反叛,那也并不妨碍他预防万一。

邓荒和子令相互对望一眼,同时道:“唯,臣陪臣并无异议”

“善”

看着二人这么识趣,郑忽心里也很满意,他才不管这两个人是真无异议还是假无异议。

“二位大夫高义,我代郑国谨谢之,我已在军中遴选数名怀瑾握瑜的君子,以助二位大夫打理采邑,二位大夫只管安心便是”

郑忽更进一步的道。

虽然这样有点得寸进尺的意味,但是无论是邓荒还是公子辛丑并无太多反抗的余地。

因为他们能不能继续保留原有封地现在还不确定。

是他们有求于郑忽,而不是郑忽有求于他们。

所以,他们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这就是一个选项只有一个的选择题。

果然,邓荒和子令引身谢道:“主上体恤下臣,臣陪臣感激不尽”

郑忽笑眯眯的颔首,算起对二人的回应。

至于公子辛丑,全程就是一个看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年纪太小,采邑一直都是子令代管。

见事情已经布置的差不多,郑忽这才将俎上的肉放进口中,不过确实有些凉了。

众人见郑忽暂时再无命令下达,也开始拿起匕吃饭。

这一顿饭,众人吃的是各有滋味,其余其中的滋味如何,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反正郑忽是吃的香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