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郑王天下 > 分节阅读 3

分节阅读 3(2/2)

目录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年代,软弱就是最大的原罪必须设法掌握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了。”这是郑忽此时心头最直观最迫切的想法。

在郑忽心头胡思乱想之际,只听得老齐侯道:“今次戎寇犯境,诸位不因途远而弃齐,赖诸位之力,齐国社稷得全,寡人得不负先人于地下矣谨谢之”

说完朝郑忽、公子伋和公子翚施了一礼。

三人急忙回礼,口称不敢。

接着老齐侯话音一转,“自古赏有功而诛无道,圣王之所以治天下也寡人不佞,亦愿效之。今筑台于历下,实为酬将士征伐之劳也郑救齐之急,败戎之速,功最高,请世子为序”

郑忽听到老齐侯这么一说,心中大惊,实在是历史上退戎之后,老齐侯犒军时,排次序的事是由鲁国主持的,而且由于这次排序鲁国寸功未立却因爵位高排在最前,郑国出力最多因爵位低反而排在最后,惹的郑国国人大怒,最后联合卫国和齐国在郎地痛揍了鲁国一顿。

“难道是蝴蝶效应”

郑忽不知道的是,历史上因郑忽拒亲,老齐侯心有不快,故意让鲁国主持排序,就是为了恶心郑忽。现在两国结亲已成定局,老齐侯自然不会再耍这种小手段恶心自家女婿。

郑忽压下心中的震惊,沉吟了一会,开口道:“皆因助齐而来,请以至齐先后为序,吾幸早于二君,是矣郑为先、卫次、鲁再次。”

说完,不待众人反应过来,便紧随老齐侯登台,公子伋紧随其后。

公子翚听到郑忽这么排序,心中大怒,道:“以爵而论,鲁为侯;以功而论,鲁,故周公国也何以为后”说完双眼怒视郑忽。

郑忽自然不会退让,毕竟虽说是犒军,但是待遇还是有差别的,要是没差别的话,犒军之后,估计齐国就穷的只能穿起裤衩了。

所以,次序靠前的肯定要比次序在后的待遇好。要不然,郑国国人怎么会因为排在后面而跟鲁国干仗,为了大国虚名吗别搞笑了。

国人虽然不是奴隶,对国家也算有归属感,但也不会仅仅因为虚名就请求与其他国家作战。

毕竟打仗可是要死人的,没有足够的利益,国人又怎么会鼓噪国君发动战争。

看着怒气冲冲的公子翚,郑忽开口道:“助齐安能论爵若以功论,王室东迁,郑、卫是依,而今天子得保宗庙,此郑、卫之功也”

说完便不再搭理公子翚,径直朝台上走去。

作为郑忽而言,现阶段,迫切地希望能够掌握一支效忠自己的军队,所以遇见这种为自家人争福利的事,郑忽是不可能退让的,一旦退让,不但福利没了,人心也散了。

老齐侯回过头来看着公子翚,心中也是不喜,是他让郑忽排序的。现在公子翚质疑郑忽,不就是变相打他的脸吗

本来鲁国距离齐国最近,反而来的最晚,这摆明了是不想出力,还想占齐国的便宜。再加上鲁桓公刚与齐国的世仇纪国会盟,商量怎么对付齐国。老齐侯心里要是高兴,那才有鬼了

“或许是时候该对鲁国动兵了”老齐侯心想。

心中虽然这么想,但老齐侯并未张口说话,看了一眼公子翚,冷着脸继续朝上走。毕竟若是一国国君跟一大夫争吵,实在是让人觉得掉份。

公子伋跟在郑忽身后,看着两人争论,也未发一言,他虽然是个标准的君子,但并不代表他傻。

公子翚见郑忽不再搭理他,心中愤恨,犹如烈火灼心。但排序已定,无可奈何,只得跟随在公子伋后面登台去了。

第七章 归国

三日后,在历下城郊外三十里,郑忽谢绝了老齐侯的再三挽留,率领着郑国军队踏上了回国的道路,同行的还有卫国世子公子伋率领的卫国军队。

说起来,公子翚在犒军后直接带着鲁国军队不告而别,惹的老齐侯大怒,指天发誓定要让无理的鲁国付出代价。

不过,这也和郑忽没什么关系了。

郑忽和公子伋在这三天里,享受着来自老齐侯的热情招待,毕竟在老齐侯看来,两人都是他的准女婿。

郑忽虽然尚未与齐结亲,但双方就结亲之事,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只待郑忽离去,齐国便会遣使告知郑国,再后面的一系列事情会有专门的人进行操办,郑忽坐等成亲就行了。

而公子伋已经和宣姜订亲,就等着来年成亲了。在别人看来,郑忽和公子伋即将成为连襟,也就只有郑忽知道,和他即将成为连襟的是公子伋的坑儿子的老爹。

期间,郑忽还曾悄悄地派人到临淄去寻访管仲和鲍叔牙这两位大能。

若是能把管鲍收入麾下,那么,郑忽在这乱世之中也算是有了立身之本,两人的才能说是胜于雄兵百万有些夸张,但是要是没管鲍的辅佐,齐小白估计也只能是个小白,成不了威震天下的齐桓公。

更别说管仲还对尚处在萌芽时期中华文明作出了极大贡献。就连孔子都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郑忽也不知道是否能寻到两人,但是若能寻到两人,郑忽的命令是绑也得绑回郑国来。

虽然现在郑、齐两国关系不错,郑忽的老爹和老齐侯更是一对好基友。但是,这以后的事谁又能说的准呢所以,郑忽觉得在关系好的时候,不挥起锄头挖墙角,等到以后说不准就没机会了。

收起纷乱的思绪,郑忽回过头来看着渐行渐远的老齐侯,直到彻底消失不见,这才转过头,心中也有些不舍。

作为穿越者,郑忽知道,老齐侯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一直都对原主极为优待的人。

事实上,郑忽通过这么多天的观察,也证实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就像刚才老齐侯送自己归国,送到历下城郊三十里,这在当时来说应算是极大的礼遇了。

一般而言,郊迎之礼,三十里是待上宾之礼。像燕昭王迎乐毅,苏秦发达之后,家人迎接他,都是郊迎三十里。

而相送之礼虽然记载不多,仅有的便是聘礼中的“宾将行”和周礼中“诸侯相送不出境”,典型的例子就是燕庄公为感谢齐桓公帮助燕国击退山戎,一直将齐桓公送到齐国,齐桓公只得把燕庄公所经过的齐国土地划给燕国。

按理来说,郑忽不过是世子,老齐侯本不应该出城相送,遣一上大夫相送已是待上宾之礼。但是,老齐侯依旧执意相送,这让郑忽感激万分。

看着缓缓前进的郑、卫两国军队,郑忽定了定神,暂时甩掉心中的不舍,用余光打量了一下与自己同乘一辆战车的公子伋。

看着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副得体君子模样的公子伋,郑忽心中突然想到了延陵季子在卫国观风后所发出的感慨“卫多君子,其国无患”

“伋子真古之遗爱也”压下心头的胡思乱想,郑忽开口道。

突然听到郑忽夸赞自己,公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