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未来的展望(2/2)
· 智能战术辅助: AI根据实时态势,为指挥员提供多个经过推演的战术方案建议,并预测敌方可能反应。
· 智能协同作战: 实现跨平台、跨军种的自动协同。例如,侦察车发现目标,信息瞬间共享,自行火炮自动解算诸元并请求开火授权,防空系统自动警戒可能来袭的空中威胁。
·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成为常态: “麒麟”主战坦克指挥着数辆无人僚车前出侦察、扫雷或发动自杀式攻击;重型步战车释放无人机群进行区域监控和精确打击。
然后,是能源与动力的革命。 光点聚焦在平台的动力舱。
“全电驱动只是第一步。”陈北玄展望道,“我们正在预研高能量密度电池、燃料电池,甚至小型模块化核电源(技术成熟前提下)。未来的‘麒麟’平台,将拥有近乎无限的续航能力,并能为其携带的激光武器、电磁炮、高功率微波武器等新概念装备提供充足的能源。动力系统与武器系统将深度耦合,能量按需分配。”
最后,是制造与保障模式的颠覆。
“未来的装备制造,将是‘数字孪生’驱动下的精益智造。”陈北玄描述着远景,“在设计阶段,就建立完整的数字模型,进行无数次虚拟测试和优化。生产过程中,每一台装备都有其数字孪生体,实时记录其生产、测试、使用、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数据。”
“在保障方面,预测性维护将成为现实。通过分析数字孪生体传回的数据,AI可以提前预测部件故障,在问题发生前就派出维修力量或调拨备件,实现‘零宕机’保障。甚至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在野战条件下快速制造急需的零部件。”
陈北玄的阐述,描绘了一个高度集成、高度智能、高度灵活的陆军未来图景。在这个图景中,“麒麟”不再仅仅是一型优秀的装备,而是整个陆军装备体系演进的核心引擎和标准基石。
“同志们,”陈北玄结束了他的展望,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决策者和专家,“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打造一两件先进的武器。我们是在重塑陆地作战的形态,定义未来战争的规则。这条路充满挑战,但方向已经明确。只要我们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体系推进,坚持面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打造出一支能够应对任何挑战、决胜于未来战场的世界一流陆军!”
会场内寂静无声,旋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是对陈北玄所描绘蓝图的认可,更是对踏上这条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征途的集体决心。
未来的画卷,已然铺开。而“麒麟”及其所代表的技术路径与发展理念,必将成为这幅画卷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引领着共和国陆军的钢铁洪流,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未来,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