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未来的展望(1/2)
“麒麟”平台的横空出世与719厂的华丽蜕变,如同在共和国陆军装备发展的长河中投下了一颗定海神针,激起的涟漪正持续扩散,深刻影响着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装备建设蓝图。在总装部组织的一次关于陆军装备体系长远发展的战略研讨会上,陈北玄作为特邀专家,站在国家层面,勾勒出了一幅以“麒麟”为基石、充满想象力的未来画卷。
巨大的电子沙盘上,不再是单一装备的模型,而是呈现出一个由多种平台、多维空间、信息交织构成的未来智能化陆军作战体系。陈北玄手持激光笔,他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引领着与会者的思绪穿越时空。
“首先,是装备平台的家族化与通用化终极形态。” 激光笔的光点落在沙盘上以“麒麟”底盘衍生的各类车型上。
“基于‘麒麟’成功验证的模块化开放架构,我们将不再局限于坦克、步战车、火炮等传统分类。”光点移动,沙盘上出现了更多样化的模块:
· “重装突击群”: 以强化型主战坦克和重型步战车为核心,配备主动防御和增强装甲,负责正面突破和攻坚。
· “机动火力群”: 由自行火炮、多管火箭炮和近程防空车组成,依托平台机动性,实现“打了就跑”的敏捷火力支援。
· “侦察情报群”: 除了传统的侦察车,更引入了无人侦察车、小型侦察无人机,它们与母车协同,构成远近结合、立体多维的侦察网络。
· “后勤保障群”: 装甲抢救车、工程破障车、机动维修方舱、野战充电车等,形成伴随保障能力。
· 甚至出现了“电子对抗群”、“心理战平台”等新型作战模块。
“我们的目标,”陈北玄强调,“是让每一个基于‘麒麟’的平台,都成为战场网络的一个智能节点,实现‘平台即服务’。”
接着,是信息体系的深度融合与智能化跃升。 光点移向沙盘上空,那里象征着无形的信息域。
“未来的核心,是‘陆战云脑’ 。”陈北玄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不是一个中央计算机,而是一个分布在各平台、融入作战体系的人工智能赋能网络。”
· 智能态势感知: 通过融合所有平台、无人机、单兵甚至太空卫星传来的信息,AI自动生成实时、精确的战场态势图,识别威胁,评估等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