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78章 产业链的崛起

第78章 产业链的崛起(1/2)

目录

“麒麟”项目的成功,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激起的波澜远不止于719厂自身。它所采用的众多先进技术、严格的质量标准以及庞大的产能需求,强力地拉动了一条高端军工产业链的崛起与升级。这种影响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深刻地改变了相关产业领域的生态。

首先是核心元器件与材料的国产化突破。

“麒麟”项目初期,SiC功率器件、高性能永磁体、特种复合材料等关键材料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昂,更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陈北玄和项目组顶住压力,坚持推动国产化替代,与国内有潜力的企业和研究所结成了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 “华芯半导体” 原本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研究所,在719厂技术团队和资金的持续投入下,攻克了SiC晶体生长和器件封装的诸多难题,其产品性能从最初的不稳定,逐步提升到能够满足“麒麟”强化型的苛刻要求,最终实现了批量稳定供货。如今,“华芯”已成为国内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 “北方磁性材料厂” 为了满足“麒麟”电机对高性能钕铁硼磁钢的需求,在719厂专家的协助下,改造了生产线,引入了先进的速凝甩带和气流磨设备,提升了磁体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其产品不仅装备了“麒麟”,也开始向其他高端领域渗透。

· “华东新材料公司” 与赵磊团队深度合作,共同研发的碳化硅复合装甲材料,从实验室走向了工业化生产。其建立的自动化热压烧结生产线,不仅为“麒麟”车族提供装甲模块,也开始探索在航空航天等更广阔领域的应用。

这些企业,在“麒麟”项目的牵引和扶持下,完成了技术跨越和产业升级,从产业链上薄弱的一环,成长为了细分领域的“小巨人”和“隐形冠军”。

其次是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

“麒麟”的生产,对加工精度、焊接质量、检测手段提出了极高要求,这倒逼着为其配套的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 为“麒麟”加工精密传动齿轮的 “精工齿轮厂”,引进了德国的高端磨齿机和热处理生产线,其齿轮精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噪音和寿命指标远超以往。

· 承担车体焊接任务的 “重装焊接公司”,大规模采用了机器人焊接和激光焊接技术,建立了数字化焊接管理系统,焊缝质量和一致性得到了质的飞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