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33章 第一个博士生

第33章 第一个博士生(1/2)

目录

华东理工大学联合攻关团队的入驻,像一股清新的学术之风,吹进了719厂研发中心。吴副教授带来的两名博士生——沉稳专注的赵磊和思维活跃的孙倩,很快便与厂里的年轻人打成了一片。实验室里,不再是单纯的机器轰鸣和埋头苦干,更多了激烈的讨论和严谨的数据分析。

然而,陈北玄的目光并未仅仅停留在项目合作上。他深知,长效的合作机制和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远比一两个具体的合作项目更重要。他看中了赵磊。

赵磊话不多,但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很强,对陶瓷材料的烧结动力学有着独到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的科研气质。这正是初创期的研发中心所急需的。

一天晚上,实验室里只剩下陈北玄和还在整理当天实验数据的赵磊。窗外月色如水,室内只有仪器指示灯微弱的荧光。

“赵博士,对这几天的工作,有什么感受?”陈北玄递过去一杯热水,随意地问道。

赵磊接过水杯,扶了扶眼镜,认真地说:“陈工,说实话,来之前我没想到这里的实验条件这么……艰苦。但来了之后,感觉收获很大。在学校更多是追求论文的创新点,有时候会脱离实际。在这里,每一个参数、每一次失败,都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性能,这种压力和责任,是学校里感受不到的。”

陈北玄点了点头:“理论联系实际,本就是科研的最终目的。我们这里条件虽然简陋,但目标明确,舞台也足够大。”他顿了顿,看着赵磊,语气变得郑重,“赵博士,有没有考虑过,毕业后留下来?”

赵磊明显愣了一下,端着水杯的手停在半空。他显然没料到陈北玄会如此直接地提出邀请。作为华东理工大学的博士生,他原本的出路应该是进入国家级研究所、留校或者去大型国企,一个三线军工厂,即便现在看起来很有活力,也绝非他职业生涯的首选。

“陈工,我……”赵磊有些犹豫。

陈北玄没有急于说服,而是站起身,走到墙边那张被遮盖了大半的“麒麟”项目概念图前(他展示的是非密部分)。他掀开遮布一角,露出了底盘基础的布局和部分模块化设计的构想。

“你看,这是我们正在规划的未来。”陈北玄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染力,“这不仅仅是画饼。‘沙漠之狐’的成功证明了我们的执行能力。我们现在缺的,就是像你这样,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愿意扎根一线,将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战斗力的核心人才。”

他指向那些代表着未知技术的空白区域:“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需要最顶尖的材料解决方案。在学校,你可能只是某个庞大项目里的一颗螺丝钉。但在这里,你可以主导一个方向,亲眼看到你研发的材料,变成守护国家安全的坚固盾牌。这种成就感,是单纯的论文无法比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