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一个博士生(2/2)
陈北玄回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赵磊:“我知道,719厂庙小,给不了你大都市的繁华,也给不了顶级研究所的光环。但我可以向你承诺两件事:第一,这里会给你绝对的技术自主权和充足的资源支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第二,你将有机会,参与并主导开创性的工作,你的名字,未来可能会写进共和国装甲发展的历史里。”
承诺与情怀,现实与理想,被陈北玄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重重地敲击在赵磊的心上。他看着墙上那幅充满未来感的概念图,又想起这些天在实验室里,陈北玄对那些技术难题一针见血的指点,以及厂里上下那种憋着一股劲、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氛围。
他沉默了许久。实验室里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他想起了导师吴副教授私下对他的评价:“这个719厂,尤其是那个陈北玄,不简单。在那里,或许真能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最终,赵磊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神变得坚定:“陈工,谢谢您的看重。我需要和导师,还有家里商量一下。但是……”他深吸一口气,“我个人,对您描述的未来,很感兴趣。”
陈北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成功了一半。“当然,这是大事,应该慎重考虑。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尊重你的选择。”
接下来的几天,陈北玄通过周卫国,向赵磊展示了厂里对于研发中心和人才引进的坚定支持,包括正在酝酿的、优于厂内标准的特殊人才津贴和住房保障政策。吴副教授在了解了719厂的诚意和规划后,也表示了理解和支持,认为这对赵磊的个人发展而言,是一个高风险但也可能高回报的选择。
在联合攻关项目进行到第二个月的时候,赵磊找到了陈北玄,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陈工,我决定了。毕业后,我来719厂报到。”赵磊的语气平静,却带着破釜沉舟的意味。
陈北玄用力地握住他的手:“欢迎你,赵磊同志!719厂研发中心,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消息传出,在厂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引进一个名牌大学的博士生?这在719厂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这无疑给所有年轻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他们看到了厂里对知识和人才的真正尊重。
赵磊,成为了719厂研发中心迎来的第一位博士级科研人员。他的到来,不仅仅是一个人才的补充,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719厂这艘曾经搁浅的旧船,正在以一种崭新的、尊重知识、渴望创新的姿态,重新扬帆起航,驶向人才的蓝海。陈北玄的人才布局,落下了至关重要的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