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钢铁雄心从南天门到星辰大海 > 第32章 第一次联合攻关

第32章 第一次联合攻关(2/2)

目录

吴副教授推了推眼镜,看向陈北玄的目光彻底变了。他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的厂方负责人,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其材料学功底甚至不亚于他带的一些博士生。

接下来的会谈气氛变得热烈而务实。陈北玄没有空谈“麒麟”项目,而是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双方可以立即着手合作的课题——《基于碳化硅体系的高性能轻质复合装甲结构设计与制备工艺研究》。

这个课题既切合719厂的需求,也处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的优势研究领域范围内。陈北玄提出了清晰的技术指标和分阶段目标,并承诺719厂将提供必要的经费(来自“沙漠之狐”的部分利润)和工程化支持。

吴副教授心动了。这不仅是一个有价值的横向课题,更让他看到了一个极具潜力的、能够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合作平台。尤其是陈北玄这个人,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工,这个课题很有意义。”吴副教授最终表态,“我个人非常愿意推动这次合作。我们可以先签订一个初步的合作协议,由我带领两名博士生,以这个课题为契机,定期来你们这里进行联合攻关。你们提供场地和部分经费,我们提供理论指导和更先进的材料分析测试支持(利用学校的设备)。”

“太好了!”周卫国(他也参与了接待)激动地握住吴副教授的手,“我们719厂,热烈欢迎各位专家!”

第一次联合攻关,就这样在双方各取所需的背景下,顺利促成。华东理工大学的团队带来了更系统的理论知识、更严谨的实验方法,以及 aess to 更高级的分析测试设备(如扫描电镜SE、x射线衍射xRd等)。而719厂则提供了明确的应用需求、工程化的视角和难得的实践平台。

很快,研发中心的材料实验室变得更加忙碌。吴副教授带来的博士生和719厂的年轻人(小张、小李等)混编在一起,共同进行配料、压制、烧结、性能测试。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更多的火花,一些在单纯理论研究中容易被忽略的工程问题,也在实践中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陈北玄则扮演着总协调人和技术总指导的角色,他将“麒麟”项目对材料的部分长远需求,巧妙地分解、融入到这次联合攻关中,引导着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这次成功的合作,像打开了一扇窗。消息很快在有限的圈子里传开,其他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开始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充满活力的719厂研发中心产生了兴趣。

陈北玄知道,这只是开始。通过借力外部智力资源,弥补自身基础的不足,是他为“麒麟”项目,也为719厂的未来,铺设的一条快速通道。一条汇聚全国英才、共同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正在他的脚下,徐徐展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