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请教(2/2)
“产妇体质虚弱,黄芪剂量以三钱为宜,搭配一两当归,气血双补,再佐以少量陈皮理气,便可避免上火之弊。”李御医进一步解释,还为她列举了几个宫廷中类似的诊疗案例,佐证剂量搭配的重要性。
另一位御医王大夫则针对书中“宫寒不孕”的方剂提出建议:“你所用的温经汤虽经典,但对于寒凝日久、痰湿阻滞的患者,穿透力不足。可加入少量吴茱萸与苍术,吴茱萸温肝暖脾、散寒止痛,苍术燥湿健脾,二者合用,能增强散寒祛湿之效,助卵泡发育。”
云舒结合临床案例思索,确实有几位宫寒患者用药后效果不佳,症结或许正在于此。她当即记录下修改方案,并与王大夫探讨不同体质患者的剂量调整方法,获益良多。
期间,恰逢宫中一位嫔妃产后出现恶露不尽、低热不退的症状,太医院御医多次会诊仍未好转。李御医邀请云舒一同参与会诊,让她实地观摩宫廷诊疗流程。云舒通过脉诊与问诊,判断患者为产后气血亏虚、瘀热互结所致,建议在现有方剂基础上加入益母草与地骨皮,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地骨皮清热凉血,二者合用,既能化瘀又能退热,且不伤正气。
李御医与其他御医商议后,采纳了云舒的建议。三日后,嫔妃症状明显好转,恶露减少,体温恢复正常。皇帝听闻此事,对云舒的医术大加赞赏,特意赏赐了一批珍贵药材,并允许她借阅太医院珍藏的秘传医案。
此次会诊经历,让云舒对产后病症的诊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将宫廷御医的诊疗思路与自己的临床经验相结合,对书中产后调理相关的方剂进行了全面修订,补充了针对不同并发症的加减方案,使其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在京城停留了一个月,云舒每日查阅典籍、请教御医、参与会诊,收获颇丰。她不仅完善了《女子医方集》中近五十则方剂的配伍与剂量,补充了二十余种特殊体质患者的调理方案,还新增了三则宫廷秘传的妇科疑难病症诊疗案例,极大提升了医书的严谨性与实用性。
离开太医院前,李御医特意为她题写了“精益求精”四个大字,勉励她:“医者之路,学无止境。你年纪轻轻便有如此造诣,又能虚心求教,未来可期。望你坚守仁心,精进医术,为天下女子健康造福。”
云舒躬身致谢:“晚辈定不负前辈教诲,将此次所学融入医书,用心打磨,不辜负太医院各位前辈的指点与陛下的信任。”
返回苏州途中,云舒便开始着手修订《女子医方集》。她结合从太医院习得的知识,逐一审阅书中方剂,调整配伍、细化剂量、补充案例,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精准无误。陆景渊全程陪伴在侧,为她提供所需的资料与帮助,见证着她对医术的执着与严谨。
修订完成的《女子医方集》二版,内容更为详实精准,方剂配伍更为严谨,新增的宫廷诊疗经验与案例,让医书更具权威性与实用性。再次印刷发行时,不仅受到百姓追捧,更被太医院列为推荐医书,在全国各州府的官办医馆中推广使用,成为女子诊疗与养生的重要参考典籍。
云舒捧着修订后的医书,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此次京城之行,不仅完善了一部医书,更让她在医术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而这份收获,离不开太医院御医们的倾囊相授,离不开陆景渊的全力支持,更离不开她对“医者仁心、精益求精”的坚守。未来,她将继续在行医与着书的道路上前行,用医术守护生命,用文字传递希望,书写更多仁心济世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