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印刷(1/2)
《女子医方集》二版修订完毕后,云舒便开始筹备印刷事宜。这本凝聚了她数年临床经验与京城求学心得的医书,不仅是医术传承的载体,更承载着她“普惠众生”的初心——她不愿让此书因价格门槛束之高阁,尤其希望能让自家医馆的学徒、各地贫苦医者轻松获取这份诊疗参考,让女子养生与诊疗知识真正惠及更多人。
“医书的价值不在于盈利,而在于流传与实用。”云舒将修订好的手稿交给陆景渊时,认真说道,“普通百姓购买可按成本定价,但若为学徒与贫困医者,务必免费赠予,不能让钱财成为他们学习医术的阻碍。”
陆景渊早已领会她的心意,当即应道:“此事交给我来安排。苏州城最大的聚文堂书局,老板与我有旧交,不仅印刷技艺精湛,且家底殷实,可承接大规模印刷;至于费用,我已备好专款,足以支撑此次印刷与赠送所需。”
次日,陆景渊便亲自前往聚文堂书局。书局老板周世安是位儒雅的中年书生,听闻是为云舒印刷医书,且有意免费赠予贫苦医者与学徒,当即表示大力支持:“云大夫仁心济世,编撰此书造福女子,周某岂能推辞?不仅印刷费用减半,我还会抽调最精良的工匠,选用上等宣纸与油墨,确保医书印刷清晰、装订牢固,经得起反复翻阅。”
两人当日便敲定印刷细节:首印一万册,其中五千册按成本价在舒安堂、舒韵堂及聚文堂书局发售,另五千册专门留存,用于免费赠予;为方便携带查阅,医书采用便携开本,封面选用耐磨的蓝布装帧,书名“女子医方集”由陆景渊亲笔题写,字体遒劲有力,烫金工艺点缀,既显庄重又不失雅致。
印刷工作启动后,聚文堂书局内一片忙碌。刻字工匠们对照云舒的手稿,小心翼翼地在梨木版上镌刻文字,每一个笔画、每一处批注都力求精准无误;印刷工匠则手持蘸满油墨的鬃刷,均匀涂抹印版,再覆上宣纸,用干净的毛刷轻轻按压,确保字迹清晰、墨色均匀;装订工匠将印刷好的书页按顺序整理整齐,用棉线仔细装订,再修剪边缘,最后附上蓝布封面,一套流程行云流水,尽显匠心。
云舒每日忙完医馆诊疗,便会前往书局查看印刷进度。看到工匠们如此用心,她心中满是感激,特意从医馆带来自制的清凉药膏与养生茶,分发给工匠们,叮嘱他们注意劳逸结合。“辛苦各位师傅了,此书关乎女子健康,全靠你们细心雕琢。”
工匠们接过药膏与茶水,纷纷道谢:“云大夫客气了,能为如此有意义的医书效力,是我们的荣幸。”
印刷期间,云舒与陆景渊也在同步筹备免费赠予事宜。他们发布告示,明确免费领取条件:舒安堂与舒韵堂的在册学徒可直接领取;各地贫困医者需持当地乡绅或官衙出具的贫困证明,前往指定地点领取;此外,还预留了一千册,委托各地惠民药局代为发放给偏远地区的贫苦医者,确保医书能辐射到更多角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