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天地翻覆 > 第114章 峰会上的新旧理念战

第114章 峰会上的新旧理念战(1/2)

目录

地级市国际会展中心的宴会厅里,水晶灯的光芒像融化的金子,泼洒在满场西装革履的人群中。2013年春的“内地地产峰会”正开到高潮,舞台背景板上“把握政策红利,共赴增长新程”的红色大字,被投影仪放大得格外刺眼,台下每一张脸上都写着亢奋——仿佛只要伸手,就能接住从行业泡沫里飘来的钞票。

林晟是被主办方“特邀”上台的。他穿着一身刚从香港定制的深灰色西装,领带是苏媚挑的酒红色,衬得他原本黝黑的脸多了几分亮色。上台前,他特意让助理把滨江地块的宣传海报举到胸前,海报上“滨江地块溢价50%,一年回本”的黄色加粗字体,在灯光下像块吸睛的磁铁。

“各位同行,”林晟接过话筒,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我知道有人说高杠杆危险,但我告诉你们,现在是政策托底的好时候!”他指着海报上的滨江地块航拍图,“去年12月,我手里只有200万,敢拿5亿地王,靠的就是信托!年化12%又怎么样?330新政一出来,房价涨50%,这点利息算什么?”

台下立刻响起议论声,有人前倾身体,眼里闪着光;有人掏出手机,对着海报拍照。坐在第三排的一个开发商猛地拍了下桌子:“林总说得对!我去年拿的城西地块,杠杆1:3,现在已经涨了40%,再过半年就能出手!”这话像颗火星,瞬间点燃了全场,掌声和叫好声混在一起,震得水晶灯上的灰尘都仿佛在颤动。

林晟更得意了,他走到舞台边缘,俯身对着话筒:“什么叫机会?机会就是别人不敢赌,你敢!内地市场跟香港不一样,政策说了算,只要踩准节点,高杠杆就是印钞机!我计划明年再拿3个地王,5年进全国10,到时候咱们再聚,我请大家去滨江项目的顶层会所喝酒!”

“叮——”一声清脆的金属碰撞声,从会场后排传来,打断了林晟的豪言。所有人的目光都转过去,只见陈启棠正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手指捏着信封边缘,慢慢抽出一张泛黄的纸——那是1997年他朋友破产时留的字条,纸边已经磨损,上面“高杠杆终会爆,潮水退尽无完卵”的字迹,被岁月浸得有些模糊,却依然清晰可辨。

陈启棠的动作很慢,每一个细节都像在放慢镜头。他穿着一身熨帖的深蓝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与满场的西装相比,透着股不合时宜的沉稳。他没上台,就站在原地,声音不高,却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林总说内地市场跟香港不一样,可1997年的香港,也有人说‘政策托底,房价只会涨’。”

他举起字条,让前排的人能看清上面的字迹:“这张字条的主人,1996年拿了三个港岛地王,杠杆1:5,以为能赚翻,结果1997年金融风暴一来,资产缩水80%,最后跳楼了。”陈启棠的目光扫过全场,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经历过风浪的平静,“内地的政策会变,市场会冷,今天靠高杠杆赚的钱,明天可能连本带利还回去。”

林晟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他攥着话筒的手更紧了,指节泛白:“陈总,您是港资,不懂内地的政策逻辑!我们的政策是稳增长,不会让市场跌的!您要是怕风险,不如早点把内地资产卖了,回香港收租金算了!”

这话像根刺,扎在了不少开发商的心里。台下立刻有人附和:“就是,港资太保守了,内地市场他们看不懂!”“现在拿地就是赚,等政策收紧就晚了!”更有人对着陈启棠的方向小声嘀咕:“都什么年代了,还拿1997年的说事,过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