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蓝夹克里的顺政策棋(1/2)
国信地产的会议室里,春日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红木会议桌上投下长短不一的光斑,像一道道被切割的时间刻度。赵山河刚挂完国资委的电话,听筒还没放回座机,金属底座与桌面碰撞的轻响,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赵总,李主任又催了?”周磊端着两杯热茶走进来,看见赵山河指尖捏着的手机屏幕上,还停留在“国五条后需加快项目推进”的短信界面,“还是说让咱们跟鼎盛似的,搞点‘灵活’的销售手段?”
赵山河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目光却落在办公桌最下层的抽屉上——那里锁着他的蓝色文件夹,皮质封面泛着哑光,边角被反复摩挲得有些软,像一块随身体温的护符。“灵活?”他轻笑一声,起身拉开抽屉,文件夹抽出时发出轻微的“嘶啦”声,“林晟那套违规的‘灵活’,是给自己埋雷。咱们是国企,要的不是快,是稳,是顺着政策走。”
文件夹被摊开在会议桌上,里面夹着两张刚打印好的报告,墨迹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第一张标题是《国信家园保障房项目可行性分析》,红色批注密密麻麻:“总建面8万㎡,60-90㎡刚需户型占80%,自有资金60%(超政策要求10个百分点),预计开盘去化率90%”;第二张是《二手房代卖业务方案》,附着一张税费测算表,用荧光笔标着“客户购买满5年唯一住房,佣金1%+协助申报个税减免,比市场中介省2-3个点费用”。
“国五条的核心是稳房价、保刚需,不是堵死市场。”赵山河的指尖划过“自有资金60%”的数字,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保障房是政策鼓励的,咱们拿的新城地块,周边有三个小学、两个菜市场,刚需客户多,而且自有资金足,负债率不会超45%,符合咱们的红线。”
周磊刚要点头,会议室的门被推开,王建军拿着一份商品房项目测算表走进来,脸色不太好看:“赵总,我还是觉得该推城东的商品房项目,楼面价低,利润能到15%,比保障房的8%高多了。保障房赚的那点钱,够给员工发季度奖吗?”
赵山河没直接反驳,把蓝色文件夹里的《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表》抽出来,推到王建军面前:“王副总,你看城东片区的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已经18个月了,国五条后二手房抛盘量涨了30%,咱们再推商品房,很可能砸在手里。”他指着保障房项目的调研数据,“相反,咱们做的客户调研,周边拆迁户、刚毕业的年轻人,有80%愿意买保障房,价格比周边商品房低20%,政策还能申请补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王建军盯着表格里的数字,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反驳的话——他知道赵山河的脾气,凡事都要拿数据说话,蓝色文件夹里的每一份报告,都有市场调研、政策解读、风险测算,不是拍脑袋定的。
“至于二手房代卖,”赵山河把第二份方案递过去,“现在客户怕的是个税20%,咱们帮客户梳理购房年限、家庭唯一住房证明,协助他们去税务局申报减免,再把佣金降到1%,比那些只敢收高价却不办事的中介强。这样既能赚佣金,又能积累客户,以后这些客户换房,还会找咱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