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456章 与老首长的“隔空对话”

第456章 与老首长的“隔空对话”(1/2)

目录

2025年秋分,北京西山革命公墓的松柏在秋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林建军坐在轮椅上,被林卫国推着缓缓穿过墓碑群,深色的中山装熨帖笔挺,胸前别着那枚1951年的轧钢厂立功奖章,边缘已被岁月磨得光滑。

“爸,慢点。”林卫国放缓脚步,避开石板路上的青苔。父亲的呼吸比上个月更轻了,轮椅扶手被攥出淡淡的指痕。今天是老首长的忌日,二十年来,林建军无论身体多差,都会亲自来献花——那位曾在1962年边境冲突时,拍着他肩膀说“技术也是战斗力”的老军人,是他一辈子的精神灯塔。

墓碑前的野菊开得正盛,是陵园工作人员特意打理的。林建军示意儿子把轮椅停在碑前,伸手抚摸冰冷的花岗岩,上面“王建军”三个鎏金大字被雨水冲刷得愈发明亮。“老首长,我来看您了。”老人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穿透风声,“带了些好消息,跟您念叨念叨。”

林卫国蹲下身,将一束白菊放在碑前,花瓣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他知道父亲要说什么——那些藏在心里几十年的话,每年此时都会对着墓碑倾诉,像两个老伙计在午后闲聊。

“您还记得1959年不?”林建军的目光落在墓碑旁的松柏上,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穿着军装的老首长,“您来轧钢厂视察,看到我们的机床精度只能到0.1毫米,叹了口气说‘这打出去的炮弹,误差能差出半里地’。那天晚上,我在车间蹲了一宿,把量具磨到了0.05毫米,您第二天看到,笑着说‘这才叫工人阶级的志气’。”

秋风卷起几片落叶,在墓碑前打着旋。林建军从怀里掏出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建军号”火星探测器的最新照片——银灰色的箭体矗立在发射架上,箭身上“中国航天”四个字格外醒目。“您看这个,”他把照片轻轻放在碑前,“这是我们公司参与研制的星际探测器,明年就要奔火星去了。上面的导航系统,精度能到0.1米,比当年您说的炮弹准头,强了不止百倍。”

他想起1970年,老首长从边境回来,腿上还带着枪伤,却拉着他在四合院的煤棚里画草图:“小林,你说以后能不能造一种机器,在月亮上也能测敌人的坦克?”那时的林建军只觉得是天方夜谭,而现在,不仅月球车早已着陆,火星探测都进入了倒计时。

“还有啊,”林建军的声音里带着笑意,眼角的皱纹堆成温暖的褶皱,“您当年总说‘咱们的飞机得飞两遍,才能让老百姓看见’,现在不用了。”他抬起头,望向公墓外的天空,一架民航客机正拖着白色尾迹掠过,“上个月珠海航展,咱们的歼-35隐身战机,单机表演了眼镜蛇机动,全场外国专家都站起来鼓掌。那上面的相控阵雷达,核心部件就是建军科技造的,探测距离比美国的F-35还远20公里。”

这让他想起2016年南海仲裁危机时,林卫国带着团队三天三夜赶制舰载雷达部件的日子。老首长若还在,看到军舰上那些印着“建军科技”标识的设备,定会像当年看他磨的量具一样,拍着桌子说“好小子,有种”。

林卫国悄悄按下轮椅扶手上的供氧按钮,父亲的呼吸有些急促。他从包里取出保温杯,倒了半杯温水递过去:“爸,歇会儿再聊。”

林建军喝了口水,目光落在远处的城市天际线。那里,“建军科技”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像一座透明的丰碑。“老首长,您总担心我们的技术跟不上洋人。现在您看,5G标准我们占了一半,可控核聚变我们能跑到1亿度,连他们最引以为傲的芯片制造,我们的28纳米光刻机也能稳定量产了。”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释然,“当年您说‘技术主权比黄金还金贵’,这话,我们记了一辈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