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204章 土司守疆土

第204章 土司守疆土(1/2)

目录

西南的澜沧江刚过了汛期,江水带着泥沙奔涌向东,撞在礁石上激起雪白的浪。孟土司站在江岸边的碉楼上,望着对岸连绵的密林——那里是中缅边境的缓冲地带,往年总有些游匪借着密林掩护,偷越边境抢掠村寨。但今天,碉楼外的旗杆上,除了世代相传的土司旗,还多了面“云朝边防”的红旗,在江风里猎猎作响。

“阿爸,中央军的巡逻队到了!”女儿孟阿朵骑着马从山下赶来,靛蓝色的布裙被风吹得鼓鼓的,身后跟着十几个挎着步枪的士兵。她的丈夫林工程师正拿着图纸,在马背上和士兵们比划着什么,铅笔头在纸上飞快地画着,勾勒出一条蜿蜒的线条。

孟土司走下碉楼,腰上的铜佩随着脚步轻响。这铜佩刻着“守土”二字,是他祖父传给他的,以前只在祭祀时才会佩戴。可自从半年前,他主动给中枢递了呈文,请求派族人协助中央军守边关,这铜佩就没离过身。

“林小子,你们的铁路图纸,啥时候能画到缅甸去?”孟土司拍了拍女婿的肩膀。林工程师是负责滇缅铁路勘测的,上个月刚和阿朵成亲,新房就设在碉楼旁的木屋里,墙上贴满了铁路线路图。

林工程师笑着展开图纸:“岳父您看,这是从腾冲到密支那的支线,过了澜沧江大桥,再修三个隧洞,就能接通缅甸的商道。到时候,咱们的铜器、茶叶能直接运过去,缅甸的宝石、象牙也能顺铁路进来——守边关不光要靠枪,还得靠路把人心连起来。”

孟阿朵凑过来,指着图纸上的村寨标记:“我让族里的姑娘们绣了新的路标,上面既画着咱们的图腾,也写着云朝的文字,让来往的人都知道,这儿是云朝的地界。”她手腕上的银镯晃出细碎的光,那是林工程师用铁路钢渣融了打给她的,刻着两朵并蒂的山茶花。

这光景,搁三年前谁也不敢想。那时孟土司还在纠结“土司的地界该不该听朝廷的”,直到有次游匪突袭边境村寨,抢走了三十多头牦牛,杀了两个护牛的彝族老人。他带着族人追了三天三夜,却被游匪引到缅甸境内,眼睁睁看着对方把赃物藏进当地土司的寨子——只因“跨境追凶不合旧例”,只能眼睁睁看着族人的血白流。

转折点是去年的铁路通车。第一列火车开进腾冲时,载来的不只是棉布、粮食,还有中央军的边防营和印着“云朝疆域图”的界碑。营长握着孟土司的手说:“土司世代守的是族地,现在咱们守的是国疆,其实是一回事——都是让脚下的土地安稳,让上面的人踏实过日子。”

这话让孟土司一夜没合眼。他翻出祖传的地界图,上面用朱砂标着“孟氏辖地”,而中央军带来的疆域图上,同样的位置写着“云朝滇西”。两相对照,他突然明白:族地早就是国疆的一块,以前守着寨门算什么守土?把边境线筑牢,让游匪不敢来,让商队能安心走,才是真本事。

于是他召集各族头人,挑了两百个精壮的族人,组成“土司护卫队”,跟着中央军巡逻。傣族的猎手熟悉密林路径,总能先一步发现游匪的踪迹;彝族的汉子擅使弩箭,配合士兵的步枪,把几次越境的小股匪徒打得屁滚尿流;连最年长的佤族头人,都带着年轻人在界碑旁种上了漆树——“这树长得快,三年就能成林,既是标记,也是屏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