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军屯稳边疆(2/2)
打谷场上,士兵们用脱粒机脱麦,牧民们则架起大锅煮奶茶。香气混着麦香飘得老远,连戈壁上的风都带着甜味。脱好的麦粒装了二十多袋,王连长让人把袋子扛到秤上,一边称一边记:“阿不都大叔家五袋,哈力克家三袋……”
“太多了,太多了!”阿不都大叔急忙摆手,“你们留着自己吃,我们还有羊群呢。”
“拿着吧,”王连长把一袋麦子塞到他怀里,“军屯的规矩就是‘屯垦戍边,共享收成’。以前兵匪一家,让你们受委屈了,现在咱们是一家人,就得有福同享。”
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是邻村的牧民牵着骆驼来了,骆驼背上捆着羊毛和葡萄干。“听说你们分麦子,我们用羊毛换点行不行?”领头的牧民笑着喊。
“换啥换!”王连长摆摆手,“来的都是客,直接装!”他转头对士兵们喊,“把新烤的馕拿出来,让兄弟们尝尝咱军屯的手艺!”
夕阳西下时,打谷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士兵们和牧民们围着篝火跳舞,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和士兵带的手风琴凑在一起,竟也和谐。张班长弹着三弦,阿不都大叔唱着古老的牧歌,火苗把每个人的脸都映得通红。
“以前啊,”阿不都大叔喝着士兵酿的米酒,对王连长说,“见了穿军装的就怕,以为又来抢东西。现在才知道,好兵是给咱送粮的!”他举起酒碗,“我敬你们一碗,你们在,轮台就稳了!”
王连长和他碰了碗,酒液洒在地上,溅起小小的泥花。“大叔,这军屯啊,不光是种麦子,是要让咱西域的土地,长出安稳日子来。”他望着远处的城墙,那里,士兵们正在巡逻,枪杆上的红绸在风里飘,像一团跳动的火。
夜渐深,篝火渐渐弱了,士兵们轮流站岗,牧民们则把自己的毡房让出来,非要让士兵们进去睡。张班长躺在温暖的毡房里,听着外面的风声,心里踏实——以前在训练营,教官说“军屯是守边疆的根”,他还不太懂,现在摸着怀里沉甸甸的麦穗,终于明白了:这地里长出来的不只是麦子,还有信任和安稳。
第二天一早,士兵们继续练兵,刺杀声、口号声震得远处的胡杨树叶沙沙响。牧民们则赶着羊群,在田边放哨——他们说,要帮着士兵们守好这片刚种出希望的土地。阳光下,新插的秧苗绿得发亮,像一片铺向远方的绿毯子,把军屯的脚印,稳稳地绣在了西域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