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189章 土司兴农商

第189章 土司兴农商(1/2)

目录

西南的晨雾还没漫过吊脚楼的栏杆,孟土司的织布工坊就已响起“哐当”声。二十台北境织机并排而立,像列小型火车,苗族织女们踩着踏板,木梭在经线间飞窜,织出的细布带着淡淡的铜光泽——那是丝线里掺了土司府铜矿的铜丝,又挺括又耐磨,刚运到中原就被布商抢空。

“阿爸,这是这个月的账!”孟阿依掀开门帘走进来,她刚从中央学堂毕业,靛蓝色的学生制服上还别着校徽,手里捧着本账本,封皮上印着“孟氏织布工坊”。“中原商号又订了五百匹,预付的银元在票号存着,能换三十车新粮种。”

孟土司蹲在织机旁,手指抚过布面的暗纹——那是阿依设计的苗族图腾,以前只绣在嫁衣上,现在织进细布里,竟成了中原贵妇追捧的花样。他想起三年前,断云军送来第一台织机时,寨老们还嘀咕“汉人玩意儿学不得”,可现在,工坊的粮仓堆得比土司府还高,连山那边的黑彝部落都派人来学织布。

“这铁家伙真比手织强?”有个刚从山外嫁来的彝族媳妇,手里还攥着传统的腰机,看着织机转得飞快,眼睛瞪得溜圆。她以前三天才能织一尺布,刚才试着踩了踩北境织机,半个时辰就织出半匹,布面比手织的还匀净。

“不光快,还能换枪。”孟土司拿起匹细布,对着光看,铜丝在布纹里闪着微光,“上个月用这批布换的二十支步枪,让黑彝再也不敢抢咱们的铜矿了。”他想起年轻时,部落里的铜器只能换些粗盐,奸商总说“铜矿里没金子”,压得价低得离谱,现在有了阿依带回来的新物件,那些猫腻再也藏不住了。

说话间,阿依从皮箱里取出个黄铜匣子,打开来,里面是台带着镜片的仪器,底座刻着“矿石分析仪”。“爹,您看这个。”她从铜矿捡来块矿石,放在仪器的托盘上,转动旋钮,镜片里立刻显出串数字,“这铜矿含铜量七成五,还带三分金,以前奸商说‘只有五成铜’,每担至少坑咱们二两银子!”

孟土司凑过去看,镜片里的刻度清晰得像刻在石头上。他想起去年卖铜矿,商队的账房用小秤称矿石,指尖总在秤盘上抹来抹去,现在有了这仪器,称都不用称,看一眼就知道成色,那些想耍花样的奸商,脸都绿了。

“这比寨老的‘火试法’准多了!”守矿的老把头挤进来看热闹,他一辈子靠烧矿石看颜色辨成色,常被奸商糊弄,“上次有批高金沙矿,被他们说成‘废石’,用这玩意儿,他们再想坑人,门儿都没有!”

阿依笑着调试仪器:“中央学堂的先生说,这叫‘科学’,比老法子准十倍。以后咱们的铜矿按成色分级卖,好矿卖好价,再也不用吃暗亏。”她从包里掏出张图纸,“我还画了新的铜矿开采图,用北境的‘竖井法’,能多采三成矿石,还安全。”

孟土司看着图纸上的巷道设计,比部落世代相传的采矿路线图精密多了。他突然想起阿依刚去学堂时,自己还担心“汉人会教坏她”,现在女儿带回的不仅是仪器图纸,还有满脑子的“成本”“利润”,把织布工坊和铜矿打理得井井有条,连洛阳来的商队都竖大拇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