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学堂里的新生机(2/2)
曹林亲自面试,问他们“为什么要教书”。老举人说:“乱世里,书比刀枪更能安人心。”账房先生说:“娃们会算账,将来就不会被奸商坑,断云寨的买卖才能长久。”女兵说:“女娃认字了,才知道自己不是谁的附属品,能活出个人样。”
曹林把他们都留下了,还让人在学堂旁盖了五间教师宿舍,青砖瓦房,带火炕,比寨里不少人家的房子还好。“先生们住得踏实,才能教得用心。”他对老秀才说,“以后学堂的规矩,就按‘读书、算术、道理’三样来:读书是认汉字,知历史;算术是学加减,明利弊;道理是懂善恶,辨是非——尤其要教他们,断云寨的规矩不是靠枪杆子立的,是靠‘公平’二字。”
扩修学堂的消息传开,周边村民比自家盖房还上心。临江村的木匠带着徒弟来打桌椅,不要工钱,说“就当给娃们添份力”;清溪镇的妇女们凑在一起,给学堂缝了五十个布书包,上面绣着“好好学习”的字样;连黑石部送来的俘虏里,有个识汉字的牧民,都申请来当杂役,说“想看着这些娃长大,将来或许能让草原和汉地少些厮杀”。
施工队的工匠们加班加点,把原来的土坯房推了,按曹林画的图纸盖新校舍。教室用青砖砌墙,装着玻璃窗户,阳光能照到每个角落;算学房里摆着新做的算盘,都是铁匠铺用精铁打的,算珠滑溜得很;藏书室的书架是松木做的,老举人把自己带来的书摆上去,《论语》《算经》《农桑要术》,很快就堆了半架。
三月开春时,新学堂终于落成。揭牌那天,曹林请了周边村镇的村长来观礼,孩子们穿着新做的衣裳,排着队走进教室,眼睛亮得像星星。老举人教“天地人”,账房先生教“一加一等于二”,女兵教女娃们“女子也能读书写字”,院子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比聚宝市的吆喝声还动听。
有个曾反对送娃上学的老汉,站在学堂外听了半天,拉着曹林的袖子说:“大当家,俺以前觉得娃认字没用,不如多干点农活。现在听他们读‘四海之内皆兄弟’,才明白您是想让这些娃将来不做糊涂人啊。”
曹林笑着递给他一支烟:“您老放心,这些娃里,将来肯定有会种出新粮种的,有会造更好农具的,有会跟草原人讲道理的——他们强了,断云寨才真的稳了。”
夕阳下,新学堂的烟囱升起炊烟,那是给先生们做晚饭的炊烟。教室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映着孩子们低头写字的身影,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混着远处施工队盖房的“叮当”声,像一首温柔的歌。
曹林知道,扩大学堂不是为了一时热闹。这些孩子现在认的是“断云寨”三个字,将来就会明白这三个字的分量——不是枪与火,是安身立命的土地,是公平交易的集市,是冬天里也能长出青菜的温棚,是每个人都能抬起头过日子的底气。
春风吹过新抽芽的杨树,把读书声送得很远,一直传到聚宝市的尽头,传到正在翻耕的田埂上,传到每一个盼着好日子的人心里。这声音里,藏着比任何武器都更坚固的归属感,藏着断云寨真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