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60章 学堂里的新生机

第60章 学堂里的新生机(1/2)

目录

除夕的爆竹声还没在山谷里散尽,断云寨的孩子们就拎着灯笼跑遍了整个寨子。聚义楼前的空地上堆着雪人,胡萝卜做的鼻子,煤球镶的眼睛,脖子上还围着谁家媳妇织的红围巾——这是断云寨最热闹的一个年,不仅寨子里的人满是笑脸,连周边村镇的村民都带着年货来串门,把聚宝市的青石板路踩得咚咚响。

清溪镇的老村长带着孙子来给曹林拜年,怀里揣着袋炒花生,孙子手里攥着支红蜡烛。“大当家,您尝尝这花生,是俺家新收的,用砂炒的,香!”老村长笑得眼角堆起褶子,“这年过得踏实啊,房子暖,粮仓满,夜里睡觉都不用听风声了。俺家这小子,非说要去断云寨的学堂念书,说要学认字,学算账,将来也能像您一样,给大伙办好事。”

曹林接过花生,塞给孩子一把糖果:“好啊,学堂的门随时敞开着。认字不是为了跟我学,是为了自己能看懂账本,能算清收成,将来日子过得更明白。”

这不是个例。从大年初一到元宵节,学堂的先生天天来报喜:临江村送来五个孩子,黑石渡一下子来了八个,连最远的云州府边缘村落,都有家长牵着孩子来报名,说“就是走三天路,也得让娃进断云寨的学堂”。原来只能容下100多人的学堂,短短半个月就挤来了两百多个学生,桌椅不够用,孩子们就轮流站着听课,先生的嗓子都讲哑了。

“大当家,再不想办法,开春后学生还得翻倍!”学堂的老秀才急得直转圈,手里的戒尺都快磨平了,“现在是一个先生带四十个娃,连认笔画都顾不过来,更别说教算术和道理了。”

曹林跟着老秀才去学堂看了看。土坯垒的教室里,阳光透过纸糊的窗户照进来,孩子们挤在长条木桌后,小脸上满是认真。墙上用炭笔写着“天地人”“日月星”,角落里堆着孩子们带来的小板凳——都是家里最好的木料做的,怕给学堂丢人。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用手指在地上划着“断云寨”三个字,旁边的小男孩凑过去看,两人小声争论着“寨”字的宝盖头该写多大。曹林站在门口,心里忽然一动:这些孩子,才是断云寨的根。

“扩!”回到议事厅,曹林一拍桌子,“年后立刻动工,把学堂扩成能容下五百人的大院,盖10间教室,再建一间藏书室,留个大院子让孩子们活动。钱从民政司的账上支,不够就从票号调,务必在春耕前完工。”

他又对人事部的曹聪说:“贴告示,招募教学先生,不管是落第的秀才,还是会算术的账房,只要识字、懂道理、有耐心,都可以来应聘。待遇从优:每月二两银子,管吃住,年底还有年终奖,要是教得好,家里盖房都能让施工队优先安排。”

告示贴出去的第三天,就有十几个人来报名。有个从州府逃难来的老举人,带着一箱子书,说“不求银子,只求能让这些娃多认几个字”;有个在聚宝市开杂货铺的账房,算盘打得噼啪响,想教孩子们“怎么算账不吃亏”;还有个曾经的女兵,识得些字,说“能教女娃们读书,让她们别再像我小时候一样,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