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陈郎借智改钱法,税役新规助北征(2/2)
太康县李老汉的三亩薄田被定为 “下等田”,不仅免了旧制三斗税,还领到官府发放的谷种。扛着锄头开荒时,他逢人便夸:“陈大人的新政好啊!税免了,地能种了,日子有盼头了!” 短短半年,五万流民返乡垦荒,大周粮仓渐渐充盈,粮产量激增两成。
商户们对 “累进商税” 的接受程度出人意料。汴京最大的粮商张大户年入十万贯,主动多缴一成税:“陈大人解了钱荒,生意比从前好做三倍,多缴些税是应当的!” 卖胡饼的王二郎年入不足五百贯,税减两成后笑得合不拢嘴:“税少了,我给您多加半勺芝麻!”
改革首月捷报传来,三司账目显示国库增收白银十五万两!陈琅持账册入宫时,柴荣正凝视着燕云舆图 —— 朱砂标注的 “幽州” 二字在烛火下猩红如血。“陛下,这是首月收支明细。” 陈琅递上账册,“臣请将新增收入七成拨入‘燕云北伐专项库’,筹备粮草军械,为收复故土做准备!”
柴荣翻开账册,密密麻麻的数字勾起惨痛回忆:高平之战将士的鲜血,幽州钱荒时易子而食的惨状…… 如今国库充实,岂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准!” 账本重重合上,震得镇纸当啷作响,“朕要让天下人知道,收复燕云,朕志在必得!”
消息传至 “燕云北伐专项库”,吏员们连夜清点入库,一箱箱白银贴上 “北征专用” 封条。库房外禁军持戈而立,烛火摇曳间,守护着大周收复故土的希望。陈琅伫立雪中,望着库房灯火喃喃自语:“导师,王朴恩师,柴荣陛下,我们走的路,是对的。”
然而暗流已在暗处涌动。同州节度使府内,赵匡胤摔下密探送来的改革账本,面色阴沉如铁:“陈琅这是断我生路!充盈国库只为北伐,一旦成功,我还有何机会?” 赵普眸光阴鸷,俯身献计:“改革虽好,却也有隙可乘。散布‘借改革敛财’的谣言,再买通商户作伪证,定能让他身败名裂!”
赵匡胤冷笑颔首,指尖重重划过 “燕云北伐专项库” 字样:“年前务必让陈琅倒台,绝不能坏了大事!”
而此刻的汴京,陈琅与符清漪在烛火下整理文书。符清漪递上一碗热汤:“改革顺利,也要保重身体。” 陈琅握住妻子的手,目光坚定:“为了北伐,为了大周,再苦也值得。” 窗外雪落无声,灯笼光影摇曳,照亮三司衙署,也照亮了这条布满荆棘的改革之路。陈琅深知,前方不仅有收复燕云的宏愿,更有赵匡胤的阴谋陷阱,但他已决意以现代智慧为刃,为大周开辟一条前所未有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