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双贤携手谋良策,经济长图渐展容(1/2)
显德十二年正月,汴京枢密院的铜炉终日燃着沉香,暖意裹着墨香,在堆满文书的案前流转。王朴身着玄色朝服,手指抚过《度支钱谷更张疏》上 “累进商税” 四字,苍老的眸中闪过精光:“琅儿,此策虽利国利民,却需寻得礼法依据,方能让守旧官员无话可说。” 他转身从书架上抽出《周礼》,泛黄的书页在指间翻动,停在 “以九赋敛财贿,以九式均节财用” 的章节,“你看,《周礼》早有‘轻徭薄赋、量能而税’之说,可引为均田税的法理根基。”
陈琅俯身细看,指尖点在 “九赋” 条目上,眼中泛起顿悟的光芒:“恩师所言极是!此前只专注于执行细节,却忽略了传统礼法的支撑。有《周礼》为据,那些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反对的官员,便无理由再阻挠。” 他当即取来纸笔,在原方案旁补注 “依《周礼?天官》之制,轻赋薄敛,以安民生”,笔锋遒劲,将现代经济逻辑与古代礼法完美融合。
此后半月,枢密院的烛火夜夜亮至三更。王朴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寻章摘句,为每一项改革措施都找到对应的古法依据:论证黄金为国库根本时,引用《管子?国蓄》“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阐述交子信用时,借《汉书?食货志》“币通有无,以济民困” 为佐证。而陈琅则专注于填补执行细节,将 “商税统计” 细化为 “按月核查账簿、按季抽查实物” 的流程,甚至画出 “账簿核查流程图”,标注出 “商户自报 - 吏员核验 - 交子务复核” 的三步节点,确保每一笔税收都清晰可溯。
“核查商户账簿时,需注意‘虚账’问题。” 陈琅指着流程图上的 “实物抽查” 环节,对王朴解释道,“自李唐以来,商户常以低报收入偷逃税赋。虽经数朝更迭,然周室承继唐律正统,更应严明法度。” 他抬手示意王朴细看,“派人实地查验库存与流水,若发现账实不符,当依唐律严惩。”
王朴点头称是,提笔在流程旁添上 “依《唐律疏议》,偷税者杖六十,罚缴三倍税款”,让制度既有执行步骤,又有惩戒依据,浑然一体。
改革方案初成,争议却随之而来。在朝堂议事时,许州知州率先发难:“交子务若归中枢直管,地方调度不便,恐误了民生!臣请陛下允地方设交子务分署,自主管理兑换事宜。” 此言一出,不少地方官员纷纷附和,以 “分权制衡” 为由,要求将交子务管理权下放。
陈琅正要反驳,王朴已率先出列,手中笏板重重叩击地面:“荒谬!蜀地交子之祸,历历在目!当年地方滥发交子,无节制印钞,才导致通胀失控,百姓苦不堪言。交子乃国之重器,若归地方管理,必重蹈覆辙!” 他目光扫过众官,声音铿锵有力,“臣以为,交子务必须直属户部,地方仅设兑换点,负责日常兑换,不得干预发行与管理,如此方能确保交子信用,避免滥发之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