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周皇商 > 第261章 陈郎借智改钱法,税役新规助北征

第261章 陈郎借智改钱法,税役新规助北征(1/2)

目录

显德十一年深冬,汴京三司衙门的铜钟撞破辰时三刻的寂静,陈琅怀抱素绢踏入紫宸殿,恍若携着千年星河的智慧。案上《度支钱谷更张疏》墨迹未散,泛黄绢帛间,“三级货币制”“累进商税” 等字眼如坠地星辰,将现代经济体系拆解重组后的惊世谋略,凝作这跨越时空的济世良方。

柴荣指尖摩挲着 “黄金为纲、铜钱为基、交子为用” 的朱砂批注,窗外残雪簌簌而落,映得他眉峰似刀凿般冷峻。三日前朝堂上力排众议定下的 “息战养民” 之策犹在耳畔回响,此刻却被这纸上奇谋点燃胸中热血。“此策当真可解朕燃眉之急?” 他的声音微微发颤,目光掠过墙上《幽云十六州舆图》—— 那片被契丹铁蹄践踏的故土,早已化作他午夜梦回时难以释怀的执念。

陈琅长揖至地,声若洪钟破空:“昔日蜀地交子泛滥,病根在于无实物锚定;幽州钱荒之祸,根源在于币制紊乱。今以黄金为根本,足值铜钱畅行,再以盐铁专营、赋税收入为交子背书,三重制衡之下,大周财货必将如汴水滔滔,永无壅塞之患。” 他徐徐展开舆图,指尖划过幽州盐场与江南漕运的朱砂标记,“正如漕船行于汴河,需闸坝节制;这货币财税之道,亦需层层管控、互为表里。”

柴荣的手无意识抚过龙纹剑鞘上干涸的暗红血迹,那柄曾斩落辽帝首级的斩马剑,此刻斜倚在描金螭龙案几上。新颁的 “息战养民” 诏书墨迹未干,而陈琅呈上的舆图中,漕运千帆竞发、金帛堆积如山的盛景,却在他眼中燃起收复燕云的灼灼烽火。

“准奏!” 鎏金护甲重重叩击案几,龙纹震颤,“着陈琅总领革新诸事,皇商司、三司、户部、交子务悉听调遣!” 诏令既下,三司衙署门前朱漆 “革新署” 匾额应声而立。次日破晓,数十骑快马载着精挑细选的吏员,将誊满新政的黄绢文书送往汴京十三门及各州府关隘,如星子散落,点燃革新之火。

货币改革首战,便是重铸铜钱的壮举。汴京钱监内炉火昼夜不熄,契丹私钱、铅质劣币投入熔炉,铜水翻涌间,杂质化作青烟飘散。“含铜量必须足九成!” 陈琅手持特制铜铲,舀起沸腾铜水反复核验,“钱文用‘周元通宝’,笔画要如刀刻斧凿,边缘须打磨得温润如玉,绝不能让百姓再受‘减重钱’之苦。” 新铸铜钱外圆内方,穿口光洁如镜,四字钱文筋骨遒劲,沉甸甸的分量,让商户们接过时,终于展露安心的笑颜。

黄金作为 “国库根本”,由皇商司严密管控。五十万两江南贡金入库时,陈琅亲自监督每一块金锭钤印 “三司印信”,收支账目详细到分毫。地方州府若需大额调拨,必须持盖满朱印的 “黄金令” 赴京支取,彻底杜绝私吞隐患。“这是为国库铸起铜墙铁壁。” 他对属吏解释道,“黄金稳如泰山,铜钱方能有序,交子才有信誉根基。”

交子改良更是精雕细琢。各州府新设的 “交子务分署” 内,木牌上 “交子兑换流程” 图文并茂,吏员们耐心地向百姓演示:“凭此券可换盐米,若想兑换铜钱,随时来分文不少!” 为消除顾虑,他定下 “三年一换、旧券足额兑换” 的铁律。汴京西市绸缎行王掌柜手持千贯交子兑换云锦时,看着吏员仔细核验编号、加盖官印,由衷感叹:“从前用私钱怕假,用旧交子怕贬,如今有陈大人的法子,做生意总算踏实了!”

货币改革初显成效,财税制度亦同步革新。陈琅率吏员踏遍汴京周遭州县,丈量田亩、清点商户,将 “累进商税”“均田税法” 刻于石碑,立于县衙门前。“年入万贯者,税增一成,让富商担起社会责任;不足千贯者,税减两成,助小商贩维持生计。” 他指着石碑向围观百姓解释,“田地按肥力分等,上等田每亩税五斗,下等田免税五年,鼓励大家开荒种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