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叶法善:以道镇唐,力挫西域异教 > 第32章 古法今释,坐标立新说

第32章 古法今释,坐标立新说(1/2)

目录

观星台的石板被夏日的阳光晒得发烫,叶法善用一块湿布擦去石板上的灰尘,然后拿起白石灰块,在上面画了个大大的圆圈,圆圈上按方位标着二十八宿的距星,从东方苍龙的角宿,到北方玄武的斗宿,再到西方白虎的奎宿、南方朱雀的井宿,一圈下来,竟把整个周天星辰的骨架勾勒了出来。

“古法观星,用‘入宿度’和‘去极度’记星辰位置。”他拿起石灰块,在圆圈旁写下这两个词,“入宿度是某星距离其所在宿距星的度数,比如心宿二入角宿五度;去极度是距北极星的度数,像心宿二去极度六十度。”

他指着圆圈上的心宿位置:“这方法虽实用,却不够直观,就像说‘某地在长安东三百里’,不如说‘某地在东经多少度、北纬多少度’清楚。后人看前人的记录,还得先查某宿的位置,再换算入宿度,费时费力。”

叶法善想起现代的“赤道坐标系”,那是用赤经、赤纬来定位天体,简单明了。他试着用更贴近古法的方式解释:“晚辈想立一个‘天球’模型,以北极星为轴,赤道为基准圈,就像把天空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球。在这个球上,用‘经’和‘纬’来标星辰位置。”

他捡起一根树枝,在圆圈中心画了条穿过北极星的直线代表天轴,又画了条垂直于天轴的圆圈代表赤道:“这‘经’叫‘赤经’,从春分点开始算,像地上的经度,一圈三百六十度;这‘纬’叫‘赤纬’,是距离赤道的度数,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像地上的纬度。”

“就像地上的郡县有‘道里’,天上的星辰也有‘坐标’。”他总结道,“知道了赤经赤纬,无论何时观测,都能算出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比入宿度更方便推算,尤其是在计算星轨的顺逆留伏时,能一目了然。”

为了让崔道演明白,他找来几根细竹篾,又从灶房讨了些浆糊,坐在观星台的角落里忙活起来。他将竹篾劈成细条,用火烤弯定型,扎成一个直径三尺的球架,外面糊上一层白净的棉纸,待纸干透,便用朱砂细细画出赤道、黄道,又用墨线标出赤经的刻度,从春分点开始,每隔十五度画一条经线,像切开的西瓜瓣。

做完这些,他找来各色小石子——红豆代表心宿,绿豆代表角宿,黑豆代表参宿,用浆糊一颗一颗粘在纸上,对应着天上星宿的位置。粘完后,他轻轻转动竹球,只见那些小石子随着球的转动缓缓移动,像星辰东升西落,生动又直观。

“道长您看,”叶法善捧着天球模型走到崔道演面前,转动球体,“比如这颗红豆代表的心宿二,它的赤经约为十六时,赤纬约为负二十六度。无论您转到哪个角度,只要记下这两个数字,就能立刻在模型上找到它的位置,比查入宿度方便多了。”

崔道演盯着这个“天球模型”,眉头紧锁,手指捻着胡须,半晌没说话。他一生研习古法,对甘德、石申的学说奉若圭臬,此刻见叶法善用这新奇的模型解构星空,心中难免有些抵触。“甘德、石申用入宿度记了八百年,从来没错过,何必搞这些新花样?”

叶法善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两颗更小的石子,一颗染成红色代表火星,一颗染成蓝色代表地球,又用红绳系住一颗黄石子当作太阳,固定在天球中心。他让红色火星石子和蓝色地球石子分别绕太阳转动,转动速度不同——地球转得快,火星转得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