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归处是长安 > 第106章 逆流而上

第106章 逆流而上(1/2)

目录

金十三的预警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归处”连夜奋战的疲惫与初生的斗志。秦望舒将信息简短告知了应对小组核心成员,议事堂内刚刚有所缓和的气氛再次凝结。

“媒体风向……”贾长安重复着这个词,眉头紧锁,迅速打开了笔记本电脑,“他们动作果然快。”

屏幕上,几篇来自颇具影响力的设计与生活方式媒体的评论文章悄然更新。标题看似客观探讨,字里行间却暗藏机锋:《东方美学的未来:是拥抱普世,还是固守本土?》、《当传统遇上市场:手工艺的“在地性”是否是双刃剑?》、《论当代设计中的“过度叙事”与形式本质》。文章并未直接点名“归处”,但其中引用的案例和隐晦的批评,无不指向“归处”所倡导的模式——强调匠人故事、地域特色、工艺传承的“叙事性”商业路径。

其中一篇文章更是尖锐地指出:“……部分本土品牌,过度依赖悲情叙事或地域符号,试图以情感绑架替代美学评判,其产品本身是否经得起国际通行的设计美学标准检验,值得商榷。真正的当代东方设计,应超越具体的地域局限,提炼更具普世性的视觉语言,才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放屁!”小军一拳捶在桌面上,震得那套釉色独特的茶杯叮当作响,“我们的东西摆在那里,木头是实的,手艺是活的,怎么就不经检验了?非要弄得跟他们一样,光溜溜的没有一点人味儿,才叫‘国际标准’?”他胸口剧烈起伏,显然被文章中“情感绑架”、“过度叙事”等字眼深深刺痛。他视为生命的手艺和倾注其中的情感,在别人笔下竟成了营销的噱头。

周雯的脸色也有些发白,她默默收起了正在绘制新剪纸图样的纸笔。那些文章仿佛在质疑她剪刀下流淌的、源自祖母教授的传统纹样的当代价值。

唐乐知快速浏览着文章,眼神锐利如鹰。“他们在试图设定议题,引导舆论,”她冷静分析,“通过抬高所谓‘普世性’、‘形式本质’,来贬低我们的核心优势‘叙事性’和‘在地性’。这是一种常见的话语权争夺策略,先划定‘高级’与‘低级’的界限,把我们排除在‘高级’之外。”

贾长安揉了揉眉心,商业直觉让他感到了切实的压力:“这些媒体影响力不小,他们的读者很多是我们的目标客群。如果这种论调形成气候,会影响高端市场的认知和购买决策。我们必须回应,而且要快。”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秦望舒身上。她是团队里最擅长理论构建和书面论战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