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6章 仙游解围,东南终靖(2/2)
戚继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耐心地等待着最佳的攻击时机。他等待着自己的后续部队和补充的粮饷,等待着俞大猷和刘显的部队到位,更等待着倭寇久攻不下、师老兵疲、士气懈怠的那个瞬间。
时机,在嘉靖四十二年十一月终于成熟。此时,戚继光得到了一定的兵力补充(总兵力约万余人),俞大猷与刘显的部队也已进入预定攻击位置。而围城的倭寇,经过长达近一年的围攻,早已锐气尽失,疲惫不堪,内部因掳获分配等问题矛盾渐生,防备也不如初期严密。
戚继光当机立断,决定发动总攻。他进行了精心的战役部署:以一部兵力监视和牵制倭寇其他营垒,自己则亲率戚家军主力,会同俞大猷部,直扑倭寇防御体系的核心与最强大的南垒。
总攻在黎明时分发起。戚家军依旧是那把最锋利的尖刀。尽管兵力并不占绝对优势,但严格的纪律、高昂的士气和娴熟无比的鸳鸯阵,再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震天的战鼓与呐喊声中,戚家军将士如潮水般向倭寇的木栅营垒涌去。盾牌手抵挡着如雨的箭矢和铳弹,狼筅手奋力拨开障碍,长枪手则抓住每一个空隙,将致命的枪尖刺入敌人的胸膛。战斗异常激烈,倭寇困兽犹斗,凭借工事拼死抵抗。然而,在戚家军无懈可击的团队作战面前,个人的勇武显得苍白无力。鸳鸯阵在野战攻坚中,再次展现出其分割、包围、歼灭的强大效能。
与此同时,俞大猷部也在其他方向发起了猛攻。俞大猷用兵稳重,其部队战斗力亦不容小觑,有力地牵制并打击了倭寇的侧翼。明军各部在戚继光的统一调度下,协同作战,配合默契。
经过一整天的惨烈厮杀,倭寇苦心经营的营垒被逐一攻破。核心南垒被戚家军率先突破,倭寇指挥系统陷入混乱,最终全线崩溃,四散逃命。明军乘胜追击,四下截杀。是役,明军大获全胜,斩首倭寇两千余级,焚溺、俘虏无算,缴获武器装备、物资堆积如山。被围困近一年的仙游县城,终于迎来了解围的时刻。当城门打开,城内幸存军民见到戚继光的旗帜和这支如同从天而降的救星之师时,无不涕泪交零,跪拜于道,欢呼声震动天地。
仙游大捷,是东南抗倭战争中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战。它彻底粉碎了倭寇企图在福建内陆建立稳固根据地的野心,标志着倭寇势力从此走上了不可逆转的衰亡之路。此战,也成就了戚继光与俞大猷这两位抗倭名将联袂作战的佳话,堪称将帅和的典范。
仙游解围后,戚继光与俞大猷等将领乘胜进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肃清了流窜在福建境内各地的残余倭寇。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戚继光又与俞大猷联手,在广东剿灭了与倭寇勾结的大海盗吴平。至此,肆虐中国东南沿海近二百年,给无数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的倭患,终于基本宣告平定。
波涛汹涌的东南海疆,在戚继光、俞大猷等一代名将和无数浴血将士的奋战下,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宁静。戚继光少年时立下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宏愿,历经十余年的血火洗礼,终成现实。他以他的忠诚、智慧、勇气和那支他亲手缔造的、战无不胜的戚家军,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上,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然而,这位一代将星的传奇,并未就此终结,他的目光,即将投向帝国那更为漫长而古老的北部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