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1603章 泥火铸新(约1015-1025)

第1603章 泥火铸新(约1015-1025)(1/2)

目录

第三章 泥火铸新(约1015-1025)

乾兴元年(1022)的杭州众安桥畔,桂花第二度绽放时,二十七岁的毕昇终于在家门前悬起了“毕氏印坊”的楠木招牌。这处赁来的院落虽只三间瓦房,却带着个宽敞的工坊,最难得的是院中有口甜水井,正合活字制作的需要。此时他已娶了城南陶工之女云娘为妻,长子文远刚满周岁,正咿呀学语。云娘不仅将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更因家学渊源,对泥料火候别有心得,成了毕昇得力的助手。

秋日的西子湖畔,西泠诗社的文友们常聚于印坊。这日傍晚,诗人林逋携新作《山园小梅》来访,纸墨未干便赢得满座喝彩。毕昇捧着诗稿忽生奇想:“诸君若不见弃,不若今夜便用活字排版,明日此时即可见成书。”众人皆以为戏言,唯林逋抚掌称善。

客散后,云娘擎着青瓷油灯随丈夫步入工坊。但见三丈长的榆木案上,三千多枚泥活字排列如军阵,每字皆如铜钱薄厚,在灯下泛着陶釉般的温润光泽。墙角铁锅里正煮着松脂、黄蜡和纸灰调制的黏合剂,咕嘟声中散发着松香。另一侧立着七层木格,按《切韵》次序存放着“之乎者也”等常用字。最妙的是那两块尺半见方的铁板,四周镶着木框,使用时先覆上一层黏合剂,排字后略加烘烤便固定如磐。

“此物真能成事?”云娘轻抚尚带余温的活字,触手微凉坚润。毕昇不语,只将《山园小梅》逐字检出:“你看这众芳摇落独暄妍,若发现字误排,随时可换。”但见字粒在铁板上渐次成行,施墨覆纸,轻刷片刻,揭下的诗笺上墨色均匀,笔锋清晰竟与雕版无异。当夜试印的二十份诗笺,次日送到林逋隐居的孤山,这位梅妻鹤子的诗人连称“神技”,特意在诗稿旁添注“毕氏活字印”五字。

然而革新之路从来多艰。首批前来观摩的书商们捏着泥活字连连摇头:“此物虽巧,可能经万次刷印?”更有人讥讽:“泥坯瓦块,俚俗不堪载道。”最现实的是,预制四千常用字需三月之功,仅泥料、烧造就需百贯之资,小书坊根本无力承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