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1009章 儋州天海:黎母山河

第1009章 儋州天海:黎母山河(1/2)

目录

第九章 儋州天海:黎母山河

绍圣四年(1097),一纸“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的诏书,将苏轼送到了更遥远的海南。初至儋州,“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的困顿没有让他消沉。他开办“载酒堂”讲学,培养出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黎族人家帮他筑屋,他题诗“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早已将他乡作故乡。

绍圣四年(1097)六月,雷州半岛最南端的递角场,苏轼与苏辙在贬所意外重逢。兄弟二人在海畔石礁上对坐三夜,潮水漫过脚踝也不曾挪动。临别时苏轼将珍藏多年的歙砚塞给弟弟:子由善保此砚,如见兄腕底波澜。登船后却见苏辙追奔而来,把一包中原泥土抛上船舷——这是他们此生最后一面。

跨海时的天人交战。

横渡琼州海峡的蜑船如芥子漂泊。苏轼在《伏波庙记》中描述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发,实为当时心境写照。飓风来袭时,他效仿谢安镇之以静,却在船板下发现前朝谪官刻的绝命诗,遂以朱砂在旁边添注:东坡过此,未尝九死。

七月二日抵昌化军(今儋州),军使张中敬其才学,破例让居官舍。不料次年章惇派人查验,父子被迫搬出。黎族学子符林邀他们住进桄榔林,众人砍竹编墙,煑泥涂壁,建成桄榔庵。上梁那日,苏轼在主梁刻下苏某新筑,黎汉同力,又教黎妇用椰汁调墨,在墙壁画《禹贡》山川图。

载酒堂里的文明播种。

面对“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的困境,他在门楣题写“且喜先生无恙”。很快发现儋州“病无医”最致命,当地信巫杀牛,他编写《药圃簿》,标注槟榔止痢、椰肉除瘴。某日见巫祝跳舞治病,他竟加入其中,趁乱给病患塞进草药,笑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真正的变革在文化教育。绍圣五年(1098)三月,他在桃榔庵旁建载酒堂,取《汉书·扬雄传载酒问字之意。首次讲学来了二十黎族青年,他改《尚书·禹贡》为黎语歌谣:黎母山头云作巾,昌江月下田如鳞。最用心的学生姜唐佐因家贫点不起灯,苏轼赠他海南第一盏桐油灯,灯座刻着沧海何曾断地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