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岭南岁月:此心安处(2/2)
朝云化鹤:栖禅寺的永夜。
绍圣三年(1096)七月,朝云在瘟疫中病倒。这个十二岁进府、跟随二十三年的女子,临终前仍诵《金刚经》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苏轼握着她渐冷的手,想起元丰六年黄州雪堂,她第一次完整背诵《心经》时,窗外的梅花正落在砚池里。
葬朝云于栖禅寺松林时,寺僧见他在坟周种植梅花二十株。小沙弥不解,老方丈合十道:“居士念其年岁。”他亲自设计六如亭,在石柱刻“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却将最后“如电”二字凿去——或许觉得人生苦短,连电光石火都嫌太长。次年寒食,他携酒祭扫,见新碑被苔藓浸染,忽将酒壶掷向空中:“知君仙骨,不受寒暑!”
荔枝林里的宇宙。
失去朝云后,他搬往嘉佑寺松风亭。某日染疾,挣扎到溪边汲水,见月影破碎又重圆,突然领悟“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从此常在荔枝林办学,教材是自着的《易传》《论语说》。讲“天地盈虚”时,会让学童观察荔枝结果规律;论“仁者爱人”时,带着他们给畲族寨子送药方。
绍圣四年(1097)的荔枝季,他收到苏州米芾寄来的澄心堂纸,当即抄录在惠州所作诗词。写到《浣溪沙》下阕“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咏惠州万户酒),笔锋突然飞白——原来黎族头人送来新酿,他搁笔痛饮,醉中在纸角画了幅《罗浮夜宴图》:朝云执笛坐于月轮,梅梢鹤影恰似未干墨迹。
当朝廷的再贬儋州令送达时,他正在指导农夫改良稻种。接过文书笑了笑,继续说完施肥要领。夜半收拾行装,将《尚书解》手稿埋入院中荔枝树下,对哭肿眼睛的苏过说:“留此待有缘人,一如我在黄州埋诗稿于赤壁。”
离惠那日,百姓捧来荔枝酒饯行。他饮罢三盏,忽然解下邛竹杖掷向江心:“此物伴我十四年,今赠惠州流水。”舟至羚羊峡,他见群鹭追帆,对儿子吟出酝酿已久的句子:“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其实这句的初稿写在三年前,当时朝云尚在,曾笑他“偷我琵琶词句”——如今真正懂得其中意味的,只剩江风与白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