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联调风波·菌脉新章(2/2)
当天傍晚,全系统联调终于完成最后一项测试——导航模块与中继星网的实时对接。阿木尔调出柯伊伯带的最新星图,屏幕上,“灵脉十四号”的预设航线已避开那片移动的冰尘云,借助土星引力的轨道微调参数也标注完毕。“中继星网的信号延迟控制在0.8秒内,”他对着通讯器汇报,“就算在柯伊伯带边缘,我们也能实时调整航线,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潜在的种植区域。”
林羽坐在观测席上,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各项合格参数,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2050年“灵脉一号”发射时的合影,照片里的年轻工程师如今已两鬓斑白,而照片外的“灵脉十四号”,正承载着新一代的探索梦即将启航。“联调中的小风波,反而让我们发现了更多潜在问题,”他轻声说,“这比一帆风顺更有价值,因为星际航行容不得半点侥幸。”
乐乐拿出平板电脑,开始撰写第106章的筹备日志。窗外的月球表面,秋分的阳光正斜斜地照在培育舱上,透明舱壁内,幼苗与菌网在-235c的环境中静静共生,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星际旅程积蓄力量。她指尖滑动,写下标题《联调风波·菌脉新章》:
“2089年秋分,‘灵脉十四号’的全系统联调遭遇双重考验——推进系统的能源波动与微生物代谢的隐形抑制,让培育舱的菌脉系统一度陷入危机。但团队用精准的数据分析、快速的方案调整,不仅解决了问题,更意外发现了幼苗的逆境适应能力。如今,8.2赫兹的灵脉能量波形已与所有系统完美同步,菌网活性恢复至99%,氧气循环系统的甲烷收集效率也因新型吸附膜的加入提升了5%。
这次联调让我们明白,星际探索从不是一条笔直的坦途,每一次参数波动、每一次警报响起,都是在为启航扫清障碍。古丽团队改良的低温激活因子与纳米吸附膜,小宇发现的微生物代谢关联,阿木尔校准的能源时序——这些看似微小的突破,共同构筑起‘灵脉十四号’的安全防线。
距离2090年春分的启航日期还有半年,接下来的任务更具挑战:我们需要完成星舰的抗陨石撞击强化、培育舱的应急供氧演练,还要与地球指挥中心同步柯伊伯带的最新环境数据。但看着培育舱内愈发健壮的幼苗,看着团队成员眼中的坚定,我知道,所有的挑战都会成为‘灵脉’传承的新注脚。
今夜的月球基地,主控台的灯光依旧明亮,数据管线的微光在舰身上流淌,像是为星舰编织的星光轨迹。这幅探索画卷上,‘联调’的一笔虽带着波折,却让‘启航’的期待更加浓烈——因为我们知道,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在向柯伊伯带的星辰靠近一步。”
日志的最后,乐乐附上了一张新的照片:团队成员围在培育舱前,看着监测屏上回升的菌网活性数据,每个人的防护服头盔上都映着淡紫色的菌网微光。照片的背景里,“灵脉十四号”的舰尾喷口正泛着冷金属光泽,仿佛已做好了点燃等离子体、冲向宇宙的准备。
夜色渐深,月球基地的风掠过总装车间的穹顶,带着星际的寒凉,却吹不散团队的热忱。乐乐站在培育舱前,伸出手触碰冰冷的舱壁,仿佛能感受到幼苗根系的微弱脉动——那是生命的力量,也是人类探索永不熄灭的火种。她知道,联调的结束只是新征程的开始,未来半年,还有无数细节等待完善,但只要菌脉的共生不停、团队的信念不散,“灵脉十四号”一定能在柯伊伯带的星辰下,写下属于人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