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寻梦男孩(一五七)(2/2)
邓鑫元却摇了摇头:“降价不是长久之计,只会陷入恶性竞争。我们的优势不是价格,是教学质量和定制化服务。你立刻带队去那几家动摇的企业,重新做需求调研,把他们的员工按岗位、工龄拆分成不同批次,给每个批次定制专属课程包。比如针对老员工,增加‘新技术迭代’模块;针对新员工,强化‘基础技能+企业流程’结合的内容。另外,联系机械工程学院,把他们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开放给企业学员,让他们能在线上完成实操训练,这是科技大学没有的优势。”
张敏按照邓鑫元的思路重新对接企业,果然收到了效果。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在体验了虚拟仿真实操后,当场与学校续签了三年的培训协议:“你们的课程能跟我们的生产流程无缝衔接,还能让员工不出厂门就练实操,贵一点也值。”
而另一边,数字化转型攻坚组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三个系统的数据成功打通,智能推荐算法实现了升级。学员登录平台后,系统会根据“数字画像”自动推送适配的课程模块,准确率从68%提升到了89%。有个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学员在反馈中写道:“平台推的《物联网网关开发》课程,正好解决了我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感觉就像有个专属老师在帮我规划学习方向。”
2021年下半年,江城市教育局启动了“终身学习教育生态圈”建设试点,要求市属高校发挥龙头作用,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为市民提供全周期、多元化的学习服务。邓鑫元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将学校继续教育推向更高层次的绝佳机会。
“我们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联合社区、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甚至中小学,构建一个‘大继续教育’生态圈。”邓鑫元在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了新的构想,“比如,我们可以和社区合作,开设‘老年智能技术培训班’,让退休老人学会用智能手机、线上挂号;和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中高职衔接’培训,帮助中职学生提升学历和技能;和中小学合作,开发‘StEA课外实践课程’,把我们的实验室资源开放给中小学生。
然而,这个构想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部分教学单位的反对。商学院院长赵伟直言不讳:“邓校,这些项目大多是公益性的,收费低甚至不收费,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少,却没什么收益,我们商学院的老师教学任务本来就重,怕是腾不出精力来做这些。”
邓鑫元早料到会有这样的顾虑,他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生态圈建设激励方案》:“公益性项目虽然直接收益低,但能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而且教育局会有专项补贴。另外,参与这些项目的教师,其工作量按1.5倍计入年度考核,对职称评定也有倾斜。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能为我们带来潜在的生源——比如参加老年班的老人,可能会推荐自己的子女来读成教;参加StEA课程的中小学生,未来可能会报考我们学校的本科。这是长远投资,不是亏本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