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寻梦男孩(一五七)(1/2)
一五七
2021年春,江城市的第一场春雨淅淅沥沥,邓鑫元站在继续教育学院的窗前,看着楼下忙着扫码进入线上学习中心的学员,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桌上摊着一份教育部刚刚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高校继续教育需在2024年前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教学服务、个性化学习推送”,这对已经走在数字化转型前列的江城理工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新的挑战。
“邓校,线上平台的智能推荐算法遇到了瓶颈。”市场部经理张敏拿着一份数据报告走进办公室,眉头紧锁,“目前平台只能根据学员的报名课程推送相似内容,但无法结合学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学习能力差异做精准匹配。比如有个从事机械设计的学员,平台给她推了初级cAd课程,可她实际已经具备中级水平,需要的是三维建模进阶内容,结果导致学员满意度下降了3个百分点。”
邓鑫元接过报告,目光落在“个性化推荐准确率68%”的数据上,脸色沉了下来。他知道,数字化转型不是建个平台、搬上课程就完事,真正的难点在于“智能化”和“个性化”,这需要技术、数据和教学的深度融合。“立刻成立专项攻坚组,把教务部门的课程专家、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和市场部的客户分析师都拉进来。”邓鑫元当即拍板,“技术上,联系之前合作的教育科技公司,要求他们派算法团队驻场开发;教学上,让各学院梳理出不同职业领域的‘学习路径图’,把课程按难度、关联度拆分成‘知识模块’;数据上,打通线上平台、学员档案、企业反馈的数据库,建立学员‘数字画像’。”
然而,攻坚组刚成立,就遇到了“数据壁垒”的难题。信息中心主任李伟面露难色:“邓校,学员的学习数据在继续教育平台,职业信息在市场部客户系统,而本科教学的课程数据在教务系统,三个系统分属不同部门开发,数据库结构不一样,要打通就得重构系统,不仅耗时,还得投入至少300万经费。”
“经费我来协调,必须打通。”邓鑫元的语气不容置疑,“数据不通,智能推荐就是空谈。你先拿出系统重构方案,我去跟财务处和校长办公会申请专项经费。”
就在邓鑫元为数字化转型攻坚时,另一个麻烦找上门来。江城市另一所高校——某科技大学,突然推出了“工程师继续教育直通车”项目,不仅课程设置与江城理工高度重合,还打出了“学费八折”“包就业推荐”的优惠政策,短短一个月就抢走了30%的企业客户。
“邓校,我们要不要也降价?”张敏急得团团转,“好几家合作企业都来问,为什么我们的学费比科技大学贵,要是不降价,下个月的培训名额可能都招不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