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寻梦男孩 > 第68章 寻梦男孩(六十八)

第68章 寻梦男孩(六十八)(1/2)

目录

六十八

邓鑫元和苏晚都来自农村,深知农村学生找工作的不易。他们牵头成立了 “机械专业就业帮扶小组”,专门针对农村学生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帮扶小组的第一次活动,是 “金工技能特训营”。苏晚负责制定培训计划,从锉削、锯削到钻孔、攻丝,每个工序都设置了 “达标标准”,比如 “锉削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不超过 0.05 毫米”;邓鑫元则联系了几家机械厂,争取到 “实习名额”,承诺特训营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去工厂实习。

特训营里有个叫李建军的农村学生,动手能力差,第一次磨钻头就废了三根材料,忍不住哭了:“我是不是不适合学机械?” 苏晚蹲在他身边,拿出自己当年磨坏的十几个钻头:“我刚学的时候,比你还笨,磨坏了二十多根才合格。” 邓鑫元则手把手教他调整角度:“你看,钻头的顶角要磨成 118 度,刃口要对称,慢慢来,别急。”

在两人的鼓励下,李建军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实训车间,跟着苏晚练磨钻头,跟着邓鑫元学看图纸。一个月后,他不仅能熟练加工出合格的零件,还在邓鑫元的推荐下,去红星机械厂实习。实习结束时,厂长特意给邓鑫元打电话:“你们培养的学生,踏实又能干,我们想留他当技术员。”

帮扶小组里还有个叫赵强的学生,来自大巴山深处,家里靠种玉米为生,他最大的心愿是找份稳定工作,帮家里减轻负担。可赵强性格内向,专业课成绩中等,尤其怕 “公差配合与测量” 这门课,实训时连卡尺都用不熟练。苏晚发现他的问题后,特意找他谈话:“你别急,我给你补补课,咱们从最基础的量具用法学起。” 她每天课后留赵强在实训车间,从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到千分尺的校准技巧,一点点教他;邓鑫元则找了一堆工厂里的实际零件,让赵强测量尺寸、判断公差是否合格,还给他讲 “零件尺寸差一毫米,整台机器可能就报废” 的真实案例。

慢慢地,赵强不仅掌握了量具使用技巧,对专业课也有了兴趣。邓鑫元知道他家里困难,还帮他申请了学院的勤工助学岗位,让他在实训车间帮忙整理工具,既能赚点生活费,又能多练手艺。后来,市里举办 “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邓鑫元和苏晚鼓励赵强参加,还帮他一起构思作品——针对农村山地运输设计的 “小型电动爬坡车”。苏晚帮他画三维模型,邓鑫元带他去五金市场选材料,陪他在车间熬夜组装调试。最终,赵强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凭借这个奖项和扎实的技能,他顺利被一家农机制造企业录用,负责山地农机的研发,拿到offer那天,他特意给邓鑫元和苏晚送了一袋家里种的核桃:“邓老师、苏老师,没有你们,我根本不敢想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

还有个女生叫陈丽,来自偏远的山村,学的是机械设计,可总觉得 “女生不适合干机械”,大三时甚至想转专业。苏晚得知后,特意带她去自己曾经实习过的机械厂,让她看车间里的女技术员如何操作精密机床,跟她讲 “机械设计不分性别,细心反而是女生的优势”。邓鑫元则给她找了个 “农机配件优化” 的小课题,让她试着把农村常见的播种机配件改得更轻便、更省油。

陈丽一开始没信心,苏晚就陪着她去农村调研,跟老农聊播种机的使用痛点;邓鑫元则帮她查资料,教她用cAd软件画修改图纸。有次为了验证配件的耐用性,他们带着样品去田里测试,遇到下雨天,邓鑫元把伞让给陈丽,自己淋着雨记录数据。最终,陈丽的设计方案被一家农机企业采纳,还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毕业时,她不仅没转专业,还凭借这个专利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被一家大型机械设计院录用,成了一名助理设计师。入职前,她特意来感谢邓鑫元和苏晚:“以前总觉得女生干机械没出路,是你们让我知道,只要有能力,就能闯出自己的天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