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寻梦男孩 > 第68章 寻梦男孩(六十八)

第68章 寻梦男孩(六十八)(2/2)

目录

除了技能培训,他们还帮学生修改简历、模拟面试。苏晚把自己当年找工作的经历整理成 “面试攻略”,教学生如何把 “磨零件” 的经历转化为 “具备精密加工能力” 的优势;邓鑫元则扮演 “面试官”,提出 “如果生产中遇到突发故障,你会怎么处理” 这类实际问题,帮学生梳理解决思路。

有次模拟面试,学生王芳紧张得说不出话。邓鑫元笑着说:“你就把我当成你在特训营里加工的零件,你怎么让零件合格,就怎么让我认可你。” 苏晚也在一旁补充:“你说说你帮李建军磨钻头的事,这就是你的优势啊。” 在两人的引导下,王芳渐渐放松下来,顺利通过了后来的企业面试,成了一家机床厂的技术文员。

随着系里年轻教师越来越多,邓鑫元发现,不少新老师虽然学历高,但缺乏教学和科研经验。他和苏晚商量后,推出了 “师徒结对” 计划,由他们两人牵头,带领年轻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年轻教师张磊刚入职时,连教案都写不好。苏晚把自己的教案模板借给她,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到教学方法,一一讲解;邓鑫元则听她的试讲,指出 “你讲‘机床夹具’时,没结合学生的实操经验,他们听不懂”,还帮她设计了 “让学生自己组装简易夹具” 的教学环节。

在科研上,他们也带着年轻教师一起干。苏晚负责的 “农机齿轮修复” 课题,拉上了张磊一起做数据采集;邓鑫元则把自己的校企合作资源分享给年轻教师,帮他们联系企业,寻找科研切入点。有次张磊的课题遇到瓶颈,邓鑫元陪着她跑了三次工厂,和技术人员一起分析问题;苏晚则帮她查文献,提出了 “基于振动信号的故障预警” 方案。

年底的教师考核会上,张磊的教学评分和科研成果都名列前茅。她在发言时说:“没有邓主任和苏老师的帮助,我不可能成长这么快。他们不仅教我怎么做,还教我为什么这么做,这才是真正的‘传帮带’。”

邓鑫元和苏晚的合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藏在每一次教案修改、每一次车间调研、每一次学生辅导里。他们像两棵并肩生长的香樟树,根往地下扎,枝向天上伸,不仅自己成长,还为身边的人遮风挡雨。有人问他们,为什么总能合作得这么默契?邓鑫元笑着说:“因为我们都知道,机械专业的发展,不是一个人能撑起来的;教育的梦想,也需要一群人一起追。”

苏晚则补充道:“我们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踏实’两个字有多重要。不管是教学、科研还是培养学生,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把机械系建设得更好。”

夕阳下,两人站在实训车间的窗边,看着学生们熟练地操作机床,远处的长江大桥上车水马龙。他们知道,未来还有很多合作的路要走,但只要并肩同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