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寻梦男孩(七)(2/2)
邓鑫元摇摇头,手里的针线没停:“不用,我缝缝还能用。”他知道朱建军家条件好,父亲在煤厂当会计,每月都有工资,可母亲从小就教他:“手要干净,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能随便要,拿了人家的,就得记着还,欠了人情,难还。”朱建军还想劝,见邓鑫元态度坚决,只好作罢,转身帮他捡了几块平整的石头,“那我帮你多捡点,你少跑两趟。”
开春后,围墙渐渐有了雏形。两米高的砖墙沿着渠边铺开,砌墙的水泥还没干,泛着青灰色的光。学生们站在墙根下,比着谁的影子长,笑声震得头顶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邓鑫元却高兴不起来——他的第四个背篼又烂了,这次连缝补的地方都没有;家里带来的锄头磨秃了刃,挖石头时总打滑;母亲寄来的粮票也快见底了,每天只能省着吃,早饭一个红薯,午饭二两米饭就咸菜,晚饭干脆只喝碗稀粥。
最累的是填地基。要从河对岸把湿润的泥土挑过来,踩着两块木板搭的桥——木板又窄又晃,元每次只挑半筐土,可架不住次数多,一天要跑几十趟。肩膀上的皮肉磨破了,结了痂又被扁担磨破,最后成了层厚厚的茧子,摸上去硬邦邦的,再也不觉得疼了。
“邓鑫元,这边来!”一天下午,邓鑫元刚挑着土走到桥头,就听见张主任在河对岸喊他。张主任正帮一个女生扶着背篼,女生的脸涨得通红,背篼歪在肩上,显然是没力气了。“张老师,我来吧。”邓鑫元放下自己的担子,跑过去接过女生的扁担,刚直起身,就觉得一阵头晕,眼前发黑——早上只吃了一个红薯,挑了一上午土,现在实在撑不住了。
“先歇会儿,别硬撑。”张主任一把扶住他,把他拉到旁边的石头上坐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军绿色的水壶,拧开盖子递给他,“喝点水,我带了玉米饼,分你一半。”
水壶里的水带着淡淡的甜味,是加了糖精的。邓鑫元喝了两口,心里暖和了些。张主任从布包里掏出一个用油纸包着的玉米饼,掰了一大半递给她,饼还是热的,散发着麦香。邓鑫元咬了一口,突然看见张主任的手指——关节肿大,布满了裂口,有的裂口里还嵌着水泥渣,那是常年握粉笔、干农活留下的印记。他想起同学说的,张主任家里有五个女儿,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可他还经常把自己的粮票分给困难学生,把家里带来的干粮给没吃饭的孩子。
“慢点吃,别噎着。”张主任拍了拍他的背,自己咬了口剩下的小半块饼,“你这孩子,太实诚,累了就说,别硬扛。”邓鑫元点点头,嘴里的玉米饼突然变得格外香,比家里的红薯、玉米饼都要香。
那天下午收工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邓鑫元背着空背篼往宿舍走,路过校门口时,看见张主任挑着两个大箩筐往校外走——筐里装着的是红薯,还带着泥土的湿气,应该是周末从家里带来的。张主任的腰有点弯,扁担在肩上微微颤动,每走一步,都显得格外吃力,可他的脚步却很稳。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座移动的山,沉稳又坚定。
邓鑫元站在原地,望着张主任的背影,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摸了摸肩膀上的茧子,又摸了摸口袋里剩下的半块玉米饼,突然觉得,修围墙的苦、饿肚子的难,都不算什么了。有这样的老师,有这样的同学,再难的日子,也能扛过去。他攥紧拳头,朝着宿舍的方向走去——明天还要继续修围墙,还要继续读书,只要坚持下去,总能看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