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农村穷小伙的逆袭 > 第265章 星轨上的家书

第265章 星轨上的家书(1/2)

目录

“光语者一号”沿着双星系馈赠的“星轨地图”航行,探测器的通讯舱里,正不断生成特殊的“宇宙家书”。这些家书由地球各地的人们录制,经光语编码后,将送往联盟的每个文明——挪威孩子的笑声里混着云杉叶的沙沙声,巴西研究者的汇报中带着雨林的蝉鸣,甘肃牧民的问候里裹着沙棘果的甜香。

“这才是最好的光语信号。”阿明翻看着家书列表,屏幕上跳动的光语波形里,能清晰辨认出不同地域的声纹特色,“技术能传递信号,但只有带着生活温度的声音,才能真正抵达心里。”他特意将自己女儿的咿呀学语录了进去,背景里还有妻子哼的摇篮曲,“让联盟的朋友听听,地球的新生命在说什么。”

张工从档案室找出一个旧录音笔,里面存着五十年前林宇团队的“早期家书”——那时他们刚在甘肃戈壁建立光语站,录音里是呼啸的风声、光伏板的电流声,还有林宇对着麦克风说的话:“今天沙棘苗又长高了些,光语信号很稳定,像在说‘别担心’。”这段录音被重新编码,作为“地球光语的第一封家书”,加入了送往双星系的信号包。

当“光语者一号”将第一批家书送达双星系时,两颗恒星的光芒突然变得格外柔和。橙星的光带中混入了类似人类笑声的脉冲,蓝星的光晕里则传来与摇篮曲频率相近的波动。“它们在模仿我们的声音。”阿明翻译着回传的信号,眼眶发热,“就像听到远方亲人的信,忍不住学着说几句家乡话。”

双星系的回赠是一段“恒星家书”:用两颗恒星的磁场振动记录的星系日志,里面有新星诞生的“啼哭”,有星尘碰撞的“私语”,还有一句特别的光语:“你们的声音让我们想起了星系形成时的第一束光,很温暖。”这段信号被传回地球,在光语博物馆的“恒星音乐厅”里循环播放,参观者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两颗恒星在宇宙中轻声交谈。

恒温星球的水晶生物也收到了地球家书。它们用海面上的光带拼出了一组动态图案:先是模仿人类的笑声画出跳跃的光点,再学着沙棘果的形状凝结出金色光斑,最后是一幅水晶生物与人类牵手的简笔画。“这是它们的回信。”阿明解读道,“说‘我们听懂了你们的生活,很美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