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幽兰芳心暗寄言(1/2)
陆昶怀着豁然开朗却又更加沉重的心情,拜别了谢安,缓步走出那间临水的小轩。谢安“重耳在外而安”的点拨,如同在他漆黑的前路上点亮了一盏孤灯,指明了方向,但前路依旧迷茫未知。这“外”在何处?又该如何“安”身立命?他仍需细细思量。
谢府庭院幽深,曲径通幽。陆昶正沉浸于思绪之中,忽闻一阵极淡雅、却沁人心脾的冷香袭来。抬头望去,只见前方一株繁茂的腊梅树下,谢道韫正亭亭而立,仿佛早已在此等候。她身着一袭月白襦裙,外罩淡青纱帔,手中捧着一卷书册,神情恬淡,与这清雅的庭院浑然一体。
“陆参军。”谢道韫微微颔首,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却又带着一种独特的柔和。
陆昶连忙收敛心神,拱手行礼:“谢女郎。”
“适才听闻叔父与参军品茗论史,想必多有获益。”谢道韫语气自然,仿佛只是寻常寒暄,她目光掠过陆昶略显凝重的面庞,眼中闪过一丝极快、极细微的了然与不易察觉的关切。
“安石公学究天人,一言足以发人深省,昶受益良多。”陆昶恭敬回答,心中却是一动,隐约觉得谢道韫在此出现并非偶然。
谢道韫唇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目光投向枝头怒放的腊梅,似在赏花,又似在漫不经心地开启新的话题:“方才忽又想起一桩旧事,与叔父所言晋文公之事,倒可相互印证。”
陆昶心神一凛,知机地应道:“哦?愿闻其详。”
“光武中兴之事,参军想必熟知。”谢道韫声音平稳,如清泉流淌,“更始帝立,刘演伯升功高遭忌,被杀于宛城。其时光武皇帝,虽亦有大功,却身处嫌疑之地,动辄得咎,其境遇之危,恐不亚于昔日申生。”
她顿了顿,继续道:“然光武未做困兽之斗,亦未坐以待毙。而是**审时度势,毅然请行,北渡大河,巡抚河北**。彼时河北,铜马、赤眉等流民军肆虐,地方豪强割据,可谓危机四伏,龙潭虎穴,看似一步死棋。”
她的声音渐渐带上了一种引人入胜的力量:“然则,正是因其远离了更始朝廷那是非纷争的核心,反而**得以摆脱掣肘,不再仰人鼻息**。于河北,**他方能放手施为,收揽耿弇、吴汉等豪杰,安抚民心,整饬吏治,聚拢力量。看似绝地,反倒成了他龙腾九霄的起点,终成帝业之基。**”
说到这里,谢道韫缓缓转过头,那双清澈而睿智的明眸,第一次清晰地、认真地看向陆昶,其中仿佛有流光微转:“**有时,真龙困于浅滩,非因力弱,而是池水过于污浊狭小,难以腾挪转身。若能挣脱桎梏,换一片天地,哪怕是波涛汹涌、危机四伏之广阔江湖,或许反能乘风破浪,直上青云。**”
她的话语,如同精准的刻刀,将谢安那略显抽象的典故,雕刻成了具体而微、极具操作性的战略蓝图!河北之于刘秀,便是可为之“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