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拔云还见雾(1/2)
建康城的流言蜚语如同无形的枷锁,一日紧过一日。陆昶虽居于驿馆,却能清晰地感受到那无处不在的压力与窥探。来自西府洛阳方向的沉默,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宣判,让他心中最后一丝侥幸也彻底破灭。桓温的态度,已然明了。
继续留在建康,无异于困守孤城,只能被动地等待那不知何时会落下的铡刀。他必须破局,必须找到一条生路。
这一日,天光微熹,陆昶换上一身素净的常服,并未携带过多随从,只令两名亲卫远远跟着,悄然出了驿馆,径直往乌衣巷方向行去。
乌衣巷口,夕阳草树,寻常巷陌,却沉淀着帝国最顶级的权势与风流。陆昶在一处并不起眼、却自有一股沉静气度的府邸前停下。门楣之上并未悬挂彰显身份的匾额,但稍通世情之人皆知,此处乃是谢安,谢安石的府邸。称病不朝已久,却无人敢忽视其存在。
经门房通传后,陆昶被引入府中。与外界想象的奢华不同,谢府内部陈设清雅简朴,庭园疏朗有致,唯有空气中弥漫的淡淡檀香和书架上一排排厚重的书卷,昭示着主人不凡的品味与底蕴。
在一间临水的小轩内,陆昶见到了谢安。他并未卧病在床,而是穿着一身宽松的葛袍,正悠闲地坐在窗边煮茶,气色红润,眼神清明恬淡,见到陆昶,只微微一笑,指了指对面的蒲团:“陆参军来了,坐。尝尝今年新下的阳羡茶。”
仿佛陆昶只是一位寻常来访的晚辈,而非正处于风暴漩涡中心的焦点人物。这份超然物外的气度,让陆昶焦灼的心绪也不自觉地平复了几分。
两人品茗闲谈,从江北风物谈到洛阳市井,谢安言谈风趣,见识广博,却绝口不提朝局政事,更不问陆昶为何而来。陆昶也沉住气,并不急于开口,只是恭敬应答,细心品味着茶中韵味,也品味着谢安每一句话中可能蕴含的深意。
直到一壶茶尽,谢安才仿佛不经意般,目光投向窗外悠悠白云,缓声道:“近来读史,偶有所得。想起春秋时晋国旧事,颇觉感慨。”
陆昶心神一凛,知道关键来了,凝神静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