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114章 拔云还见雾

第114章 拔云还见雾(2/2)

目录

谢安声音平和,如同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晋献公之子,太子申生,敦厚仁孝,国内称贤,然居于都城,深陷骊姬构陷之局,终至自缢而亡,良可叹也。”他顿了顿,话锋微转,“而其弟重耳,虽被迫流亡列国,十九年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然终得返国继承大统,励精图治,终成一代霸主,开启晋国百年霸业。”

他轻轻放下茶盏,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陆昶,语气依旧淡然:“**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 有时,一时之困顿,并非绝路;一时之远离,亦非祸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看清何处是死地,何处…又或许暗藏生机。”

此言一出,如同醍醐灌顶,又如同惊雷炸响在陆昶心间!

他瞬间明白了谢安的深意!建康,就是他的“内”,是权力倾轧的核心,是流言杀人的刑场。留在这里,就如同太子申生,纵有千般才华、万般委屈,也只能在不断的攻讦和君王的猜忌中一步步走向毁灭。而离开,像重耳一样暂时远走,跳出这个致命的棋盘,虽然看似放弃了一切,却可能于绝境中劈开一条生路,赢得喘息之机,乃至…未来的可能!

谢安并未明言他该如何做,甚至没有直接点评当前局势,只是用一个古老的历史典故,便为他点破了眼前的迷障,指明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陆昶深吸一口气,起身,对着谢安深深一揖:“安石公一席话,胜过十年苦读。昶…受教了!”

谢安坦然受了他这一礼,脸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笑容,仿佛刚才只是随意谈论了一下天气:“茶凉了,我再煮一壶。陆参军若有暇,不妨再饮一杯?”

陆昶知道,点拨已到,无需再多言。他恭敬道:“不敢再叨扰安石公清静。今日之言,昶铭记于心,告辞。”

重耳在外而安…他需要离开建康,离开桓温的直接控制范围,去寻找那个能让他“安”的“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