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琉璃碎金 > 第34章 修复师与老街坊

第34章 修复师与老街坊(1/2)

目录

非遗街区庆典结束后的第二天清晨,问渠斋的竹门刚被推开,远处便传来清脆的拐杖声。王奶奶提着装满艾叶粿的竹篮稳步走来,身后跟着两位街坊,小心翼翼地抬着一个用蓝布遮盖的旧物件。

\"砚辞、顾小子,可算等到你们了!\"王奶奶抹去额间的细汗,声音里带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他轻轻掀开蓝布,露出一个半旧的樟木箱。箱盖的铜锁已锈迹斑斑,侧面裂开一道指宽的缝隙,透出岁月的痕迹。

顾云深连忙搬来竹凳请老人坐下,沈砚辞则蹲身仔细检视木箱。他的指尖轻抚裂缝处的木纹,若有所思:\"这是老樟木料,用的是'燕尾榫'工艺,看这做工,应该是民国时期的老物件了。\"王奶奶咬了口艾叶粿,眯着眼回忆:\"这箱子是我当年的陪嫁,你顾爷爷还帮我修过锁扣呢。现在孙子要成亲,我想把嫁衣放进去,可这裂缝总掉木屑,怕刮坏了料子。\"

正在整理木工料的林小满闻声走来,手中还握着沈父留下的旧木工尺。\"王奶奶,让我试试吧!\"少年信心满满,\"沈老师教过我'补榫'的法子,先用老樟木片填缝,再用蜂蜡封边,保证恢复原样。\"赵伯也从工坊探出头:\"我这儿有去年收的老樟木料,纹路应该能对上。\"

消息不胫而走,一上午工夫,又有五位老街坊带着各自的旧物陆续到来。李大爷抱着一个缺了两颗算珠的竹制算盘,感慨这是沈父年轻时为他做的,陪伴他记了三十年的杂货铺账目;张婶端来一个青花瓷碗,碗沿缺了个小口,那是顾爷爷用\"金缮\"修补过的,如今想再补好留作念想;连开茶馆的刘叔都扛来一块旧牌匾,\"清香阁\"三字的漆皮已斑驳脱落,背面还刻着\"景明题\"——正是顾爷爷的笔迹。

问渠斋的庭院顿时变成了热闹的\"老街修复坊\"。沈砚辞带着林小满专心修复樟木箱,耐心讲解如何辨认樟木的\"顺纹\"与\"逆纹\",补缝时要顺着原有木纹下刀;顾云深坐在修复台前调制金缮用料,特意加入少许腊梅花蜜:\"这样补好的碗会带着梅香,正好配您的嫁衣。\"赵伯和阿木则忙着修复算盘,用的仍是沈父留下的木工刨子,刨花卷着樟木香在庭院中飘散。

修至正午,王奶奶忽然想起什么,让街坊取来一个铁皮盒。里面珍藏着泛黄的老照片:\"这张是你顾爷爷帮我修箱子时拍的,看他穿着蓝布衫,手里还攥着竹刀。\"照片中,顾爷爷蹲在木箱旁,沈父在旁递工具,背景里的问渠斋竹门上还挂着当年的\"修笺\"木牌。沈砚辞接过照片,发现背面有一行小字:\"街坊的物件,修的是念想,守的是人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