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非遗街区的庆典(1/2)
小满节气过后,徽州古城浸润在青檀木淡雅的清香中。新落成的非遗文化街区张灯结彩,冷金笺制作的灯笼在檐下轻轻摇曳,暖黄的光透过镂空的腊梅纹饰,在青石板上洒下细碎金辉。
顾云深正细心地为林小满系上绣着护本纹的围裙。少年面前的展位布置得典雅别致:新抄的冷金笺整齐陈列,旁边竹架上悬挂着小雨绘制的《炽焰传承图》卷轴,引得游客纷纷驻足。
\"问渠斋的展位果然是街区的点睛之笔!\"非遗中心主任满面春风地走来,手中高举着婚礼时特制的竹制六角喜糖盒,\"昨日向领导展示,大家都赞不绝口,一致认为这'非遗喜礼'该作为街区的特色伴手礼推广。\"他指向街区入口处那座气势恢宏的拱门,\"看,那上面的腊梅与竹枝造型,正是按你们喜棚的设计图纸制作的。赵伯的手艺,真是令人叹服。\"
沈砚辞刚协助赵伯固定好木工展示台。台面上陈列着\"双梅榫\"的精致模型和喜棚的缩小构件,一旁的屏幕循环播放着数字化修复技术的VR片段,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张董和陈宇总已抵达,正在数字化体验区等候。\"他轻轻掸去手上的木屑,走到顾云深身边,目光掠过展位前熙攘的人群,语气中满是感慨,\"当年父亲和顾爷爷一直期盼冷金笺能走出问渠斋,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整条街区都飘着纸香与梅香,这景象,他们在天有灵,定会欣慰。\"
庆典的热闹氛围浸润着每一个非遗展位。赵伯的木工台前排起长队,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迷你榫卯\"——用小巧竹块拼出简化版的\"双梅榫\"。阿木在一旁耐心指导,手中拿着沈父当年的木工图纸,认真讲解:\"这榫卯结构必须严丝合缝,就像传承文化要走心,差一分一毫都不行。\"
老陈的纹样区更是人头攒动。他带着游客用金箔笔在冷金笺上描绘护本纹,桌上摆放的婚礼请柬样品引得不少游客当场预定,作为留念。一位老者端详着请柬上精细的纹路,感叹道:\"这哪里是请柬,分明是艺术品啊。\"
数字化互动区最为火爆。罗伯特远程连线的VR设备前围满了好奇的观众,戴上眼镜便能\"走进\"问渠斋的修复工坊,跟随虚拟的顾爷爷学习削制竹笔。林小满化身小小讲解员,熟练演示着\"冷金笺工艺溯源\"小程序。他手指轻点,竹料处理、金箔淬火的动画便跃然屏上:\"这是我和沈老师一起制作的,让大家了解,一张冷金笺需要历经二十一道工序才能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