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 > 第25章 荣光与荆棘:凯旋后的沉思

第25章 荣光与荆棘:凯旋后的沉思(2/2)

目录

“照这个打法,再打几仗,就能把敌人赶下海了!”

类似的论调在茶余饭后时有耳闻。甚至在一些非正式的讨论中,对于继续深化编制改革、学习更复杂的诸兵种合成战术,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认为现有的模式已经足够有效,过于复杂的改革反而会影响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些从步兵成长起来的老指挥员,对于过于依赖技术装备仍心存疑虑,认为“革命英雄主义”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才是根本。

这一天,林文澜亲自参加了“利剑”集群营以上干部的战役总结会。他没有让会议变成一场表功会,而是开门见山,将那份触目惊心的伤亡损失报告和苏联顾问的评估意见,直接摆在了桌面上。

“都看看吧。”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是我们用命换来的‘成绩单’!看看这些数字!看看顾问团的评价!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戴着大红花,听着表扬话,是不是就忘了,这些代价是怎么付出的?是不是就觉得,我们真的已经天下无敌了?”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刚才还洋溢着些许骄傲气氛的军官们,表情都变得凝重。

“我知道,大家心里可能不服气。觉得我们打赢了,就是硬道理。”林文澜目光扫过全场,“没错,我们打赢了,打得很漂亮!但是,同志们,我们要想想,如果敌人的炮火再猛一点?如果他们的空中优势再大一点?如果他们的预备队反应再快一点?我们今天,还能不能坐在这里开这个会?!”

他停顿了一下,让每一个字都敲打在人们的心上:“荣誉,是祖国和人民给的,我们珍惜!但不能被荣誉冲昏了头脑!‘雷霆’行动的胜利,恰恰证明了军队现代化、机械化的道路走对了,也证明了我们在这条路上,才刚刚起步,还有太多太多的课要补!”

他随后宣布了一系列让部分人感到“不适”的决定:所有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功劳记入史册,但战后整顿和训练,标准要更高,要求要更严;针对暴露出的问题,立即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军事整训”,重点攻克技术短板和合成战术瓶颈;选拔有潜力的军官,分批送往国内刚成立的军事学院进修;甚至,他提出要适度“降温”,减少不必要的宣传和接待任务,让部队真正沉下心来,消化经验,反思教训。

这些决定,在一些渴望借着胜利东风更进一步、或者习惯于传统模式的军官中,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和私下议论。但林文澜态度坚决,他知道,军队的转型,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战场上的荣光稍纵即逝,唯有看清脚下的荆棘,才能行稳致远。

就在“利剑”集群在荣誉与反思中艰难调整之时,国际局势和谈判桌再次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板门店谈判因战俘遣返等问题再次陷入僵局,美军代表态度更加强硬。与此同时,情报显示,美军正在加速向日本和朝鲜半岛增派更新的F-86F战斗机和更多的重型轰炸机,并可能装备了更具威力的新型反坦克武器。战争的形态,似乎正在向着更高技术、更残酷消耗的方向演变。

林文澜站在指挥部外,望着远方层峦叠嶂的群山,那里似乎还回荡着“雷霆”之战的轰鸣。他深知,真正的挑战,从来不在接受鲜花和掌声的领奖台,而在如何带领这支功勋卓着却又问题缠身的部队,穿越荣光编织的迷雾,克服转型路上的重重荆棘,去迎接未来更加复杂、更加严峻的考验。前路漫漫,而他和他的“利剑”,没有退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