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小郡主商旗(2/2)
她一边交易,一边悄然观察百姓神情,倾听他们的话语。一位猎户抱怨:“大炎的残军还藏在北山,时不时下山抢粮,百姓不敢上山打猎。”楚灵默默记下,又听几位药农说起:“北岭的野参、灵芝长势极好,可惜运不出去,怕被劫。”她心中一动,立刻召来赵伯:“传令下去,明日派两队护商军,随猎户进山收药材,再派一队巡山,清剿散匪。”
她不仅做生意,更在织一张“民心之网”。每笔交易,她都命人详细记录:何人兑换何物、数量多少、来自何村。这些数据,日后将成为楚宴制定民政政策的重要依据。她还暗中设立“民情簿”,由亲信记录百姓对大炎旧政的控诉、对昭国新政的期待,以及各地物产、道路、驻军情况。
商队的生意如春潮般高涨。不到三日,城南商棚便成了涿郡最热闹的去处。百姓口耳相传:“楚家商队来了!小郡主亲自坐镇,货真价实,价格公道!”连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也赶着驴车前来,用粮食、鸡蛋、山货兑换盐布茶油。楚灵见势,果断决策:扩大规模!她立即修书一封,命快马加鞭送往昭都,调拨更多茶盐、铁器、农具,并下令在涿郡设“常驻商栈”,由赵伯主持,每月定期开市。
同时,她又组织人手,深入周边村落,收购粮食、药材、羊毛、皮张,分类打包,由护商军护送,沿官道运往昭都。一来一回,商路畅通,物资循环,既为北伐军补充了军粮,也为昭都带来了稀缺山货,更让百姓腰包渐鼓。
渐渐地,“小郡主商旗”成了涿郡的象征。百姓们只要远远望见那面杏黄“楚”字旗,便知“昭国的善商来了”,纷纷奔走相告。市井中,孩童们拍着手,唱起新编的《昭后谣》:“昭后贤,郡主慧,茶盐平价惠万民。北伐军,勇无敌,斩除奸贼定天下!”歌声清脆,传遍街巷,甚至飘入北伐大营。
主帅霍奔正在帐中研读军报,忽闻帐外传来孩童歌声,不禁莞尔。他唤来传令官:“去查查,这《昭后谣》因何而起。”不多时,消息传来——原来是小郡主楚灵率商队入涿,平价售盐,收兑山货,深得民心。
霍奔抚须大笑:“好!好一个‘以商助战,以惠赢心’!小郡主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远见!她这一支商队,抵得上三千精兵!”
副将拱手笑道:“将军所言极是。如今涿郡百姓人人称颂昭国,主动为我军提供粮草、情报,甚至自发组织民兵巡逻,防备大炎残部。这都是小郡主之功啊。”
消息传回商棚,楚灵正伏案整理账册,闻言只是浅浅一笑,眼中却闪着坚定的光。她知道,这不过是开始。她提笔在《商行日志》上写下:“民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今以茶盐为舟,以诚信为桨,当助昭国渡江河,定天下。”
夕阳西下,金辉洒落,为商棚镀上一层暖色。楚灵立于棚前,望着百姓们提着盐袋、抱着布匹、满脸笑意归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她抬头望向远方,仿佛看见北伐的旗帜正一路向北,插遍大炎的每一座城池。而她的商队,将紧随其后,用一袋盐、一匹布、一斤茶,织就一张覆盖天下的民心之网。
“小郡主,明日我们便启程,前往范阳设市。”赵伯走来禀报。
楚灵微微颔首,目光坚定如星:“好。告诉弟兄们,收拾行装,明日一早出发。我们要让‘楚”字商旗,飘扬在每一座昭国收复的城池之上。”
夜风轻拂,杏黄大旗猎猎作响,仿佛在回应她的誓言。小郡主商旗,正以柔韧之力,悄然改写乱世的格局。